扎根一线的“土专家”——记江岸车辆段轮轴车间技术员姚翔
“土专家”,一般是指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在实践中获得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的业务能手,而武汉铁路局江岸车辆段轮轴车间的 “土专家”——技术员姚翔却拥有研究生学历。
说姚翔 “土”,一方面因为今年27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另一方面因为他总是留着小平头、戴着黑框眼镜、穿着朴素的衣服,和大多数时髦的 “85后”年轻人比起来显得有些 “土”。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小伙子,主持参与完成了具有全路一流水平轮对检修基地的建设,设计研发了轴承智能储物柜等工装设备,成为职工心悦诚服的 “轮轴专家”。
2011年,姚翔从武汉理工大学机械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江岸车辆段工作。经过半年的轮岗见习,他被定岗为技术专 职。在这个颇有发展前途、技术人员都羡慕的岗位干了不到两个月,他就找到段领导要求调到一线车间工作。很多人都认为他 “傻”,他却说: “只有熟悉了现场生产,我在技术管理的时候心里才踏实。”
到了武汉局唯一的铁路车辆轮对厂修及新组装生产基地——江岸车辆段轮轴车间,姚翔一 头扎进生产一线,从轮对尺寸测量到轴承前盖清洗,一个岗位一个岗位跟班作业,熟悉工作流程、了解设备状况、思考工艺制度……他很快就全面掌握了车间47个 工种的岗位工艺制度,与职工打成一片,大家对他的称呼也从开始的“姚工”变成了 “土专家”。
机会总是青睐勤奋者。2012年轮轴车间拟实行 扩能改造,建设全路一流水平的轮对检修基地,在改造建设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主张原址重建,一种意见主张新址扩建。姚翔凭着对现场的熟悉和扎 实的理论功底,撰写了 《关于轴承检修车间改造方案的调查报告》,通过大量数据的综合论证提出了 “新址扩建”方案,这一方案受到了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并最终被采纳。
新址扩建的重担落在姚翔肩上,由他主持参与生产线整体设计、工艺线规划 布局、设备系统程序调试等工作。他利用专业知识,绘制出高质量的设计图纸300多张;对每道工序的设计进行模拟演练,细到每台设备的安置、每个插座的位 置,共提出78条合理化建议。在改造施工期间,他每天盯在工地,掌握施工进度,盯控建设质量。施工人员被他的认真劲感动了,建议他适当休息。他笑着说: “段里把这样重大的工程交给我,我就要负起这个责任,不能有任何差池。”
为完成改造后期的设备系统程序调试工作,姚翔吃住都在车间,与厂家工 作人员共同安装和调试设备。一次,一台德国进口车轴数控磨床的控制电脑频频死机,他将英文说明全部翻译过来,查找到是系统自我保护程序出现的问题。找准问 题后,他与厂家共同对程序进行了修复,得到在场外国专家的称赞。
今年10月11日,轴承一般检修改造项目顺利通过了武汉局专家组的验收和鉴定,专家组成员对工艺布局、改造进度、建设质量赞不绝口。
入职两年,姚翔两次获得 “武汉铁路局百佳大学生”荣誉称号,从初出茅庐的学生成长为熟悉现场管理、精通专业技术的 “土专家”,交出了一份成绩斐然的答卷。很多人问他:“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你,从事一线工作,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他总是回答: “脚踏得实,才能飞得高!怀揣对工作的热爱,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本报记者 王亚琼 本报通讯员 秦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