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风采

用勤奋和责任践行高铁梦——记全路党员安全标兵、武昌南机务段机车乘务员王卫东

发布时间:2013-12-25 来源:国家铁路局 字号:TT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用自己对岗位的理解规划着自己的职业人生。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用军旅生活养成的作风延续着对事业的忠诚和对标准的苛求。他安全行车2100多趟、130多万公里,2012年荣获火车头奖章,并被评为全路党员安全标兵,多次荣获武汉铁路局优秀共产党员、党员标兵、双文明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就是武汉局武昌南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动一车队队长王卫东。
  1992年,王卫东结束军旅生涯转业分配到铁路。从驾驶货物列车、直达特快旅客列车一直到驾驶高速动车组列车,面对新技术、新装备广泛投入运用的挑战,只有高中文凭的他没有退缩和畏惧,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工作就是不断挑战自我,只要能战胜自我,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他也不断给自己 “提素”,让自己成为最好的驾驭者。每次值乘,他总是比别人提前一个小时上车,下班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一有时间就拿着机车电路图,对着机车上的电器柜一条一条查看线路,看不懂的地方就用笔记下来,再向师傅请教。在日常生活中,购买专业书籍成了他的重要开销,10多年来他记下了超过20本、共计23万字的工作学习笔记。2004年,王卫东成为全路首批直达列车司机、武汉局首批动车司机。
  他参加过合武客专、武广高铁、汉宜线、郑武高铁等新线开通联调联试,每次总是白天在线上参与试运,晚上根据第二天的试运计划,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及作业预想。特别是在2009年武广高铁联调联试初期,为了验证高铁动车组有效制动距离,他辗转联系到了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牵引制动课程的王月明教授。在王教授的悉心指点下,他很快计算出时速300公里的动车组分别在1至7级制动力下的制动距离,并用实践进行了检验。一个月的时间,他写出了近3万字的学习笔记,总结出 “操纵求稳、判断求准、措施求早、安全求牢”的高铁行车经验,为武广高铁开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全路开展的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中,王卫东积极钻研高铁平稳操纵办法,摸索出了高铁 “三零”工作法,即运行时分零误差、停车对标零距离、设备操作零失误,确保高铁安全正点、平稳舒适,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他带领QC攻关小组,自主开发集任务量化、质量对比、进度监控、安全预警、超时提醒、适时追踪等功能于一体的安全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对动车组ATP故障进行攻关,将动车组紧急事故处理时间由初期的5至8分钟缩短为3至5分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高铁司机 “学以致用”主题技术攻关活动中,他主动承担起业余教员的角色,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总结出的 “四学、四多、四不开”工作法传授给新学员。他利用工作之余,编写了动车组司机必知必会、应知应会事故案例等资料,将CRH2型动车组车辆信息控制装置、CRH2型动车组应急故障处理、CRH2型动车组总体部件介绍、LKJ—2000监控装置、非正常行车办法等铁路专业知识刻录成教学光盘,发放到每名司机手中,便于他们日常学习和自我 “充电”。在技术攻关活动里,与他签订导师协议的学员里,已经有6名高级技师、32名技师组成了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本报记者 王亚琼 本报通讯员 赵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