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作家推荐之五:张良火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张良火 笔名江歌,生于湖北汉阳,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当过工人、报社编辑、《彩虹》杂志主编、文学高职,国家二级作家。湖北省、市作协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为中国当代诗人协会最早发起人之一,中国当代诗人协会名誉会长。
几天前,美国华盛顿接连打来长途电话。刚开始时,本人到合肥出差没接到,我爱人也说不清所以然,只说是美国打来的。第二天他又打来了,然而 我出去散步了,又没接到。这时,我估猜大概是我的诗友张良火打来的。果然第三天晚上他电话又来了。从电话里我听出了他那湖北武汉的浑厚响亮的话音,不由地 为之感动。当听完他的电话来意,我方知他是向我报喜的。他的一首诗《灯》,在吉隆坡教育局华文组主办康乐国中协办的吉隆坡中学华文诗歌朗诵比赛中,由星光 国中陈美瑜朗诵并获奖。同时他多年出版的诗集均在网上发表,有的还在网上标价出售。我顿时为他的成就而恭贺,并迅即到网上浏览先睹为快。的确点击张良火的 名字,出现很多他创作和作品的信息,激动之余便一赶气看完了他的电子书,直到很久很久。
张良火原是铁路武汉大桥局一名宣传干部,兼文联秘书长。还是在1979年时铁道部组织自卫反击前线写作组,我和他及当时铁路系统的著名作家李瑞明(原 铁道部文联秘书长)、李国文(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民文学主编、顾问)、莫伸(现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李霁宇(现云南作家协会主席)、汤世杰(云南作家 协会主席)李科烈(广州集团党委副书记,中国铁路文艺主编)、田永元(鸭绿江主编)等十余名的作家在广西凭祥和昆明等地采访写作朝夕相处了两个多月。加上 我与张良火同住在一个宿舍,都是出自铁路基层单位,又都喜欢写诗,有着共同的语言、兴趣相投,所以更亲密。我至今还清醒地记得他有个爱披大衣的习惯。一 次,我们在广西南宁逛街,当时小偷甚多,我叫他口袋不要装钱,他只装了一元钱在大衣口袋里,上公共汽车后买了两张票,花去1毛钱,剩下9毛钱,谁知到了南 宁泳江大桥边有一群人在围观地摊,他也伸头看了看,我紧跟在他身后,突然看到有两个小伙子向他身上靠了一下,我赶忙拉他出来说走吧。这时他一摸口袋居然9 毛钱被偷走了。他却笑了笑说:被偷也算是一次体验啊!因此对这件事张良火留下很深的印象。
自后,我曾经与他有过一两次书信往来,中间却很长时间中断了联系。直到前年有一次我随合肥至武汉列车采访,我在武汉大桥局打听,才找到了他的住处。当 我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时,他高兴地握住我手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我好想见你啊!从叙话中,我得知他女儿在美国华盛顿任政府工作人员,他经常去美国居住。 很巧,他和夫人才从华盛顿回来。不然,我将会扑个空。就这样,好友久别重逢,欣喜若狂。我们从他的家事、单位事谈到创作的事,越叙越近乎,越叙越感动,我 既对他创作的勤奋,深表敬佩,更对他的女儿出类拔萃及家庭的幸福而由衷地祝福。临行前,他送给我他的签名诗集《张良火诗选》和一张他老俩口、女儿在白宫前 草地与克林顿在一起合影的珍贵照片。我回来扫描后,至今存放在我的电脑中。一晃又是两三年年过去了,我也搬了新房,地址电话都变了,没想到他几经周折通过 中国铁路文艺编辑部找到了我的电话,居然接连给我打了那么多的电话,足见我们的友谊之深。
张良火从事诗歌创作达30余年,发表过数百多万字诗歌及散文等作品,出版过《彩虹明珠》、《长江?黄河》《郁郁丁香结》《飘逸的彩虹》《张良火诗选》 等诗集,并先后在中国铁路文学评奖和湖北省诗歌评奖中获奖。在湖北在武汉他名声很大,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徐迟多次评介他的诗作对他的文品、人品给予极高的评 价。徐迟老人七十五岁时还破例为他的诗集写了序。还有原住香港部队政委熊自仁与他有莫逆之交,1997年香港回归时,专门给张良火来信,畅谈过去的友谊和 情义,同时评论他的诗作,字里行间十分感人。张良火的诗,朴实无华,韵味深浓。透过他那“微微带着血丝的眼睛里”就可以发现他内心世界的激情如滔滔江河一 样汹涌澎湃,用他那铿锵有力的诗句去讴歌一代建桥工人以青春和汗水所铸造的一条条钢铁彩虹。读起来朗朗上口文采飞扬。他的诗在中国桥梁史上留下辉煌一页, 在许许多多工人中传诵吟唱,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而今,张良火在美国依然没有挂笔,他的人生追求和对诗歌的入迷入痴永不改变。我们彼此之间虽遥隔万里,地北天南,心依然是相通的。但愿通过网络架起的桥梁,沟通我们的心灵,也带去我诚挚的祝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