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这十年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的建设 > 二十大专栏 > 铁路这十年

新时代10年,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发布时间:2023-01-13 来源:国家铁路局微信公众号
分享:
字号:TT
分享到微信
×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2021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张高铁太子城站考察时指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

  新时代十年,铁路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铁自主创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形成了涵盖高铁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三大领域的成套高铁技术体系,研发了时速160、250、350公里等不同速度等级复兴号系列产品,CR450科技创新工程扎实有序推进,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铁路的世界领跑优势不断巩固和扩大。智能高铁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高铁关键技术自主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实现重大突破,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

  自主创新的中国高铁成为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复兴号系列产品涵盖不同速度等级、适应各种运营环境。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时速620公里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CR450科技创新工程先期试验,创造了明线交会单列时速435公里、相对时速870公里和隧道交会单列时速403公里、相对时速806公里的世界纪录。目前,在京沪高铁、京津城际、京张高铁、成渝高铁、京广高铁京武段近3200公里的线路上,复兴号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运营。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高铁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的国家,树起了世界高铁商业化运营标杆,以最直观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

  我国初步构建了智能铁路成套技术体系、数据体系和标准体系。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初步构建智能铁路技术体系、数据体系和标准体系,成为世界智能铁路发展的重要引领者。从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到智能牵引变电所、智能综合调度系统……中国高铁闪烁出耀眼的时代光芒。首都北京挽起的南北两条智能铁路先后通车运营。京张高铁在全世界首次全线采用智能技术建造,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保驾护航。连接“未来之城”的京雄城际铁路应用智能化设计71项,首次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营三维数字化智能管理,树起了世界智能高铁新标杆。

  我国铁路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铁路业务融合发展。北斗导航、5G、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高铁得到成功应用,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中国铁路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科技支撑。如今,战略决策、运输生产、经营开发、资源管理、建设管理、综合协同六大业务领域应用系统基本建成,实现对铁路主要业务场景的全覆盖;一体化的信息集成平台助力铁路信息化迈入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铁路数据通信实现双栈部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12306铁路互联网售票系统,单日售票能力达2000万张以上,目前互联网售票比例达85.3%,单日最高达90.1%。依托12306平台,我国成功推动高铁网与互联网“双网融合”,推出电子客票、移动支付、在线选座、刷脸进站、互联网订餐等服务举措,同时保留纸质车票、车站窗口等传统服务渠道,保证老年人和脱网人群出行便利,显著提升了铁路服务品质。

  高铁工程建设适应我国地质及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的特点,在高铁路基、轨道、长大桥梁、长大隧道、大型客站和系统集成等方面攻克了大量世界性技术难题,系统掌握了不同气候环境、不同地质条件下建造高铁的成套技术。

  高铁运营管理领域,全面掌握了复杂路网条件下高铁运营管理成套技术,创新了复杂路网条件下不同速度等级高速列车高密度跨线运输调度技术,解决了不同动车组编组、不同速度、长大距离和跨线运行等运输组织难题,实现了繁忙高铁干线和城际铁路列车高密度、公交化开行,高峰期发车间隔仅有4~5分钟。

  高铁安全生产领域,运营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全面掌握了复杂路网条件下高速列车高密度跨线运输调度技术,运输密度和列车正点率世界领先,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为铁路安全持续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部署2700余项监测点,开发了自我感知、健康管理、故障诊断等列车运行在途监测技术,实现了对列车运行的全方位实时监测;建立了由高速综合检测车、沿线检测传感装置等设备组成的高铁线路设备在线监测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对高铁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的精准掌握;研发了风雨雪等自然灾害监测、异物侵限报警和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对自然灾害和治安风险的立体防控。

  未来,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中国铁路的“名片”将愈发闪亮,在新时代的映射下,散发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