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铁路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铁路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实现铁路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铁路行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职能职责,协力共进,不断汇聚起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成自宜高铁、济郑高铁、杭昌高铁黄昌段、汕汕高铁汕头南至汕尾段、津兴城际铁路……2023年底,多条高铁新线密集开通,不仅为即将到来的春运提供更充足的运力保障、更多样的出行选择,更为沿线经济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据2024年全国铁路监督管理会议通报,截至202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高铁达到4.5万公里,地方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4万公里,其中自主运营里程达到1.17万公里,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达到9000余条,路网规模、质量均大幅提升。截至2023年底,经行政许可的铁路运输企业达到79家,行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
今年春运前,铁路12306网站推出了春运学生和务工人员专区预约购票,候补购票功能优化升级,旅客购票体验越来越好,铁路客运服务市场化、便利化、信息化加速推进。铁路客运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货运周转量以及运输密度均居世界首位。复兴号开行实现31个省份全覆盖。货运产品供给不断优化,重载运输、快运货物班列、集装箱、冷链运输、高铁快运全面发展,运输服务品质全面跃升。
2023年6月,CR450动车组试验列车在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开展性能验证试验,列车单列时速达453公里、相对交会时速达891公里,更快、更安全的中国高铁正向我们走来。当前,中国高铁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复兴号产品谱系化发展,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成功研制世界最大直径全断面硬岩掘进机、世界首台桩梁一体智能造桥机、千吨级架桥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超大规模的路网、不断跃升的服务品质和越来越高的运行速度,对安全保障体系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铁路安全企业主体责任、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地方政府属地责任进一步夯实,技防、物防、人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9个省份明确地方铁路运营监管部门,26个省份明确地方铁路工程监督管理部门。31个省份均出台铁路安全地方性法规规章,建立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厅际联席会议机制、“双段长”制、多部门灾害风险防范协调机制、铁路与地方110报警服务台互通机制。全国铁路交通事故件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是历史以来安全最稳定的时期。
与此同时,中国铁路“走出去”也不断开创新局面,成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抓手。蒙内铁路、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一批项目投产运营,技术装备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8.2万列、790万标箱,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货物流向通达120个国家(地区)473个港口,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关注铁路建设发展,多次考察铁路,对铁路规划建设、沿线环境治理、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服务质量、国际合作、中欧班列发展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新时代铁路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着我国铁路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
这些成就的取得,动力来源于不断深化的铁路领域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实施铁路政企分开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国铁企业公司制改革,有效激发了铁路发展活力。汕汕高铁、莱荣高铁、津兴城际等一批地方投资的铁路开通运营,铁路建设运营市场更加开放、主体更加多元。
这些成就的取得,与行业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地方党委政府积极支持和大力推动铁路发展,履行属地管理责任。铁路运输、工程、装备企业认真不断提升运输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自觉肩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重任,有力推动了铁路行业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维护了铁路安全稳定。相关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基础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行业学协会牢牢把握政府与企业间桥梁纽带的定位,在铁路法规政策制定、标准体系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道路清晰步履铿锵,交通强国铁路篇章恢弘展开。新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埋头苦干、担当奉献,乘势而为、再接再厉,奋力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