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麦全和他的1公里线路
每天早上6点左右,83岁的武麦全都要从自家的土窑洞走出100多米,来到南同蒲铁路836-837公里线路旁,习惯性地向线路两端望去。待一列火车从眼前安全驶过,老人才迈着蹒跚的步履满意地离去。
南同蒲铁路836-837公里线路从武麦全居住的山西省永济市上源头村穿过。上世纪90年代,这里还有2处平交道口,村民、农用车穿越铁道时极易发生事故。1992年,已从运城工务段退休10年的武麦全,作为三家店工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组长,义务承担起这1公里线路的巡检、外观整理、水沟清淤等任务。至此之后的20多年中,确保这1公里线路安全成为老人一生的承诺。如今,虽然平交道口已改为立交涵洞,但在老人的心中,确保这1公里的安全仍旧是自己的使命。老人说: “这段线路安全了,咱就对得住党,对得住国家。党对咱有恩情,咱对党有感情。”
1956年南同蒲铁路米轨拨宽改建,农闲时曾在铁路当农民工的武麦全成为了一名铁路工人。武麦全常常自豪地说: “咱干了几十年,从没出过任何事故!”
“有一年冬天他巡道,雪打湿了裤腿,路过家门喝了口热水,裤子没烤干就走了。”武麦全的妻子李奶奶回忆说: “那次我才知道,他每天要背着30多斤的工具袋走20多里地。”
“不管干啥,咱都是 ‘棒尖’。”回忆往昔,武麦全的脸上充满自豪: “我以前一天能换13根轨枕,薛工长总是表扬我。我现在也能换10根。”说起半个世纪前的往事,老人依然壮志不已。
“你当你是山龙呢?你现在能稳稳地走路就不错了!”老伴嘴里的山龙是他们的孙子。武山龙2008年退伍后也成了一名线路工。老伴的玩笑让拄着拐的武麦全有些不好意思,他像个孩子嘿嘿地笑了。
1982年武麦全退休后,他的二儿子武云停接了他的班,在他曾经工作过的韩阳工区当养路工。武麦全义务承担了836-837公里线路的工作后,父子俩经常能在线路旁相遇。武麦全每次都要检查儿子携带的工具是否齐全。他也常常跟当班长的儿子和已是机械修理技术能手的孙子念叨 “铁路规矩”的重要性。他总说: “不管咋变,实打实、不掺假的规矩不能丢,要一辈一辈地往下传。”
1995年夏天,南同蒲铁路建设安全标准线,武麦全带上老伴、儿子、女儿和女婿,冒着高温整理线路外观、铲除杂草、清除垃圾,把这1公里线路整治成人人竖大拇指的样板。
下雨的时候别人都往家里跑,武麦全却往线路上奔。一次雨后巡检,他发现线路两侧水沟淤塞,就立即带领家人疏通水沟,排出积水,清理淤泥。每逢春运、暑运和村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他就在道口义务担当监护员,先后排除故障30余起,防止行车事故5起。
2003年,三家店工区撤并,73岁的武麦全将工区小院作为他的关心下一代教育活动站。他和老伴在院中种上花草树木,每当维修施工时,他就早早地烧上开水,职工们一进院门,他就端上茶水和洗脸水。武麦全也非常喜欢给年轻人讲一些关于铁路安全注意事项的小故事。 “洋镐把也能翻车”是他最爱讲的故事,说的是多年前蒲州工区一职工将工具遗忘在铁路线路上险些酿成行车事故的事情。
1982年,退休后的武麦全先是承包了150亩荒山,和老伴一起住到山上搞绿化。1985年,武麦全又在韩阳镇站到首阳站间10公里铁道线两旁栽种了7万株花椒树。在花椒树即将收益时,他又无偿地交给了铁路土地管理部门。有人问他吃苦受累种树为了啥,他说,就是想为国家、为铁路做些事。但最初为了买树苗,他却卖掉了自己心爱的自行车。
退休前,武麦全每月能领到40多元的工资。退休后能领到30多元的退休金。1983年,他用180元买下一孔30平方米的土窑洞。30多年过去了,他周围的房屋都已变成青砖瓦房,武麦全和老伴却一直住在窑洞里。
问起李奶奶跟武爷爷一辈子苦不苦时,李奶奶笑着说: “嫁到他这根瓜蔓上了,就要随着他走。我俩一辈子没文化,可我们知道,国家好了,我们就能好。”
窑洞的半面墙上挂着武麦全获得的各种奖状,外面的仓房里还有几箱子奖状和证书。武麦全嘴上说 “这些都不算啥”,但李奶奶却说: “他把这可当回事儿呢!”
2011年,武麦全的儿子武云停也退休了。 “让云停接你的班吧,把线路交给他。”侯马北工务段关工委为了照顾已经81岁的武麦全,让他的儿子担任这一片的关工组组长。
面对组织的关心,老人却顾左右而言他。儿子看出了老人的心思,说: “这个组长还是让我爹当,我给他打下手。”听到这话,老人如释重负地露出了笑容。
看着火车从眼前安全驶过,老人的心里特别踏实。对于83岁的武麦全来说,每天早晨能与这1公里线路打个照面已成为了他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武山龙利用休息时间陪爷爷到田间、林地、铁路沿线走走看看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上源头村小学的孩子们很喜欢听武麦全讲铁路安全常识的小故事。
南同蒲线上,一趟列车安全平稳地通过武麦全义务护路的区段。
老伴看着武麦全多年来荣获的荣誉证书幸福满满。
冬季的一个清晨,祖孙三代义务巡线的身影出现在铁路旁。
武麦全修剪亲手种植的花椒树。
工区职工们喜欢往武麦全家里跑,向这位“老铁路”取经。
花椒树下祖孙三代有说有笑。
武麦全与巡线中相遇的巡道工交流线路情况。
武麦全的事迹影响了家人和乡邻,大伙正利用闲暇时间清理排水沟。
儿子武云停接过了关心下一代“教育活动站”的担子。
10年前摄影师记录下了武麦全带领家人看护的花椒林的情形。
10年前摄影师拍摄的幸福快乐的武麦全。
作者:樊康屹 于得庆 刘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