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风采

一座山 两座桥 我的家——记向莆铁路长庆站见闻

发布时间:2014-02-28 来源:国家铁路局 字号:TT
  长庆站位于福州和三明交接的深山中,坐落在两桥之间的一座山头上,是永安车务段在向莆铁路接管的一个五等小站。平时过着像庙里和尚般枯燥、寂寞的生活。向莆铁路联调联试期间,这里坚守着八名80后职工,被人戏称为长庆站的“八大金刚”;到了联调联试的后期,车站的工作进入正常轨道,段里又陆续从这里抽调走了四人,剩下的四人又被大家叫成了“四大天王”。
  记者一行从永安出发,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两小时后,又在乡村盘山道上颠簸了一小时,中午12点半总算是到了长庆站的山脚下,司机师傅加大油门,连过了七八个陡坡弯道,终于抵达这个山顶车站。再回头看山下的梅楼镇,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一见到站长耿孝荣,他就开门见山地和我们说:现在的条件比两个月前好的太多了。6月24日,耿孝荣等三人提前三天早进驻长庆站。他们眼看到了车站底下,却没上山的路。我们只能绕过车站,从车站对面的一个几户人家的自然村进站,这绕一下就是四十多分钟。到了车站,他们傻眼了。整个站台还是用土压实的,没有硬化,房间里满是工程垃圾,堆得是无处下脚。想打开水龙头搞卫生,传出的只有金属间摩擦的“嘎吱”声,始终没听到“哗哗”流水声。这才知道车站根本就是没有接进水源。三人走出行车楼,在土制站台上都沉默了。用他的话说,心里是拔凉拔凉的…
  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站长凭着过去在部队野外生存的经验,带着大家在车站周围转了几圈。车站后面背靠着座高山,他们钻进两米多高的杂草丛中不停地搜索,发现有块被水浸湿的地,还有一小股水流从陡峭的崖壁上流下。耿孝荣兴奋了,顺着草丛就往陡坡上爬,他也不顾脸和手脚被杂草划出了好几道口子。大概到了二十多米高的地方,有个缓坡,缓坡上还有一汪浅浅的积水。便对着下面不停地大叫:这里有水,这里有水。众人把积水的地方挖成了一个深坑,又从山脚下的镇子买来一百多米长的胶管。四个小时后,山上水坑的水就顺着胶管,流进了车站。他们花了三天的时间,用“山泉水”让车站的焕然一新,工程垃圾在车站的围墙外堆成了一个小山包。第四天,一行五人的大部队到了,“八大金刚”集合完毕。
  最初,车站不具备开伙的条件,饭菜就请山下老乡烧;站长担心职工们在山上突发疾病,跑到15公里外的嵩口镇,找了一家稍好卫生院,以备不测。没有业余生活,登山比赛算是高效利用资源;偶尔,大伙儿也会买好菜,拿出烧烤设备,就在空地上来场“烧烤晚会”,“八大金刚”的生活也过得充实而快乐。随着“新家”不断成型,好消息传来,经过多方的协调和努力,路局将他们的生产生活用水,从相邻的车站引了过来,“金刚”们再也不需要使用“山泉水”了……
  9月上旬,当记者一行来到长庆站,他们的“新家”已经有模有样,完成支援任务的四名职工陆续离开刚刚建好的“新家”。每次有人离开,大家都会办个小型的篝火晚会。记者采访期间恰好赶上欢送
  助理值班员林希调离的“晚会”。热闹的晚会结束,小站又回到深山的宁静中。
  记者看到站长独自坐在站台上,仰望星空。他或许在思念远方的家人,或许在盼铁路早日开通,或许思考今天努力的价值,或许盘算着明天的生活……  
小站坐落在两桥之间的一座山头上,列车在这里交汇,从不停靠。
 
  大家交流站区安全工作的经验。
 
  月夜,值班人员检查站内设备。
 
  向莆铁路联调联试期间,车站值班员工作量很大,48小时才能轮岗休息。
 
  职工到山脚下最近的小镇买菜要走一个小时山路。
 
  生活用水,终于从相邻的车站引了过来,大家开心的冲个凉。
 
  助理值班员林希调往相邻的将乐站,夜幕中与兄弟们告别。
 
  副站长(左)有个绰号,小东北烧烤。
 
  近十天的采访结束,记者离开时回头远眺,夜幕中桥那边的小站依然宁静。
 
  大伙从老乡家借来两把柴刀,在两米多高的杂草丛中搜索水源。
 
  找水找到一只小螃蟹。
于得庆 张卫东 文/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