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风采

一站二看三通过——记济南站扳道员王南水

发布时间:2013-12-27 来源:国家铁路局 字号:TT
  初见王南水,是在济南站南面的线路上,刚下夜班的他一个人横越线路,先是停稳,然后 “手指确认”,接着口呼 “可以通过”后安全通过。这一自觉行为引起了记者一行的注意,细聊起来,才知今年58岁的王南水是济南站 “中二号”扳道房的扳道员,横越线路 “一站二看三通过”,他严格坚持了30多年,早已成为习惯。
  近日,阵阵细雨中,在“中二号”扳道房,记者一行再次见到王南水。值夜班的他身穿雨衣正在扳动道岔让机车进房,橘色的灯光下,他腰板挺立,扳动道岔有板有眼,挥动手中的信号灯果断有力,一丝不苟。
  这里是济南站同济南机务段的交界口,负责与机务段联系本务机出入房工作,日均办理出入房机车120余台。王南水负责4副道岔的人工扳道。
  “‘一看、二扳、三确认、四显示’,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少一扣都可能发生问题。”王南水感慨地说,“人不是机器,难免犯迷糊,只有按标准作业,才能防止发生问题。”作为铁路大联动机的一部分,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决定着车站的安全与畅通。
  “把事当事,把活当活,干活必须规矩。”这是王南水对工作的态度。规章和制度都是鲜血和教训写就的。谈起年轻时的一幕,王南水仍然心有余悸:“不能以车代步是铁路 ‘五不准’之一。一个同事为了少走几步,想踏上正在运行的机车,没想到一脚踏空,一刹那间右脚大拇指就没了。”事隔30年,那鲜血淋漓的场景早已将“标准就是生命”的教训烙印在王南水的脑海里。
  平时喜欢打太极拳的王南水用“拳经”来阐释作业标准:“标准化不是花架子,比如,‘手指确认’这个动作看上去简单,但做起来必须要神到意到,手指的目的是确认,当手指时心里不去确认就是花架子,真正用心去确认复核才是做到位了。”
  1974年,王南水接父亲的班儿进入铁路。在他儿时的记忆里,从事行车工作的父亲无论是下夜班还是上夜班,母亲总要把兄妹7个全部撵出去,让父亲专心睡觉,并总是说:“上班前就得休息好,才能不出事。”
  儿时懵懂的记忆在王南水参加工作后渐渐明晰起来。下班回家后,父亲总是催他睡觉,每次想起来,他仍感慨万千。虽然家里条件好了,也有了自己的卧室,但保证班前班后足够休息的习惯,他一丝不苟地坚持了下来。
  “按标准干活,保证安全,就是孝顺。”经常诵读 《孝经》的王南水有自己的理解,“在单位好好地工作,就是对老人的最大慰藉,保安全不仅是一个人的事,更是一个家庭的期盼。”
  刚参加工作的小李有一次和王南水一起过线路,刚想横越线路的小李因为没有执行 “手指确认”程序被王南水一把抓住。 “标准化作业既要懂业务又要懂规章,王老师认真的 ‘眼看’‘手指确认’示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现在每次过线路,我都按这个标准做,习惯就在一次一次的重复中自觉养成。”小李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用时髦的话说这就是正能量的影响。”王南水幽默地说。临近午夜,雨还在下着。记者一行要告别时,王南水诚恳地说:“还有不到两年我就要退休了,我现在更珍惜、更留恋这个岗位。现在的年轻人赶上好时候了,他们有文化、脑子灵,只要工作起来多用点心,按标准作业,铁路的发展就会更好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