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成就梦想智慧闪耀青春——记“全路最美青工”济南电务段泰山信号车间技术员宋兴亮
生于铁路世家的宋兴亮从小就对铁路有着浓厚的感情,现年35岁的他如今成为济南电务段泰山信号车间技术员。
2011年,在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作为青年技术员当中的佼佼者,宋兴亮获得第八名的好成绩,被授予 “全路技术能手”称号。2012年,他获得济南铁路局第九届 “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追逐梦想永不放弃,成为全路技术能手
宋兴亮从小就梦想着像父亲一样做一名出色的铁路工人。199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毕业,成为济南电务段一名信号工,踏上自己的 “追梦”路。
上班第一年,还在见习期的宋兴亮就报名参加了段青工技术比武,理论考试轻松过关,实作考试却给了他当头一棒,看着一排排组合架和电气线路,手握万用表的他不知从何下手。
此次窘迫经历使宋兴亮明白,故障的实作处理能力才是检验信号工合格与否的重要因素。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掌握电务故障应急处理技能。
从此,宋兴亮手中多了一张电路图纸和一本记录本,他把每一个故障都认真记录下来,一有空闲时间就对照图纸反复 “跑”电路。他自费买来一块秒表,在泰安培训基地的模拟设备上复原故障点,试验各种故障处理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思路更清晰、查找故障更准确、所用时间更短。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宋兴亮终于掌握了各种信号故障的处理方法,在2001年全段技术比武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小有成绩的他并未因此放慢脚步,而是更加坚定了钻研业务的决心。
2002年,新型S700K提速道岔开始在京沪线上大面积投入使用,由于现场维修经验欠缺,设备故障一直居高不下。宋兴亮连续数周吃住在工区,仔细观察故障现象,揣摩处理方法,记录各种数据,最终钻研出一套有效的故障处理方法。
坚韧不拔勇挑重担,建成全局首个标准站
2006年,正值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期间,宋兴亮被调到张夏信号工区任工长。一到任,他便接到了其他工区不敢承担的任务——建设全局首个标准站。
标准站是济南局所有电务工区的样板,关系到整条京沪线设备的质量。当时,京沪线电气化改造刚完成,新设备上道后状态还不稳定,维修标准也在不断探索之中,学习资料相对缺乏。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宋兴亮白天带领工区一班人进行标准化施工,晚上坚持查资料、翻图纸,准备第二天的整治方案。他吃住在工区,一个月也回不了一次家。当时,他的孩子刚出生三个月,母亲又因病入院治疗,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都压在了同是信号工的妻子李文叶的肩上。每次通电话,妻子都会叮嘱丈夫不要记挂家里、安心工作,她和孩子等待着他胜利的消息。
宋兴亮所带领的张夏工区被评为济南局标准化示范站,为全局电务设备管理提供了样板。当他兴冲冲地跑回家中宣布这个好消息时,卧床母亲和疲惫的妻子都为他高兴,而他自己却因没有时间照顾家人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
心系安全开展攻关,不放过任何一个设备隐患
2008年年底,由于业务精湛、工作认真负责,宋兴亮被调到泰山信号车间担任技术员。在车间工作的4年时间里,他对工作更是高一格、严一码。
京沪线电气化改造完成后,因职工不熟悉新设备,没有掌握工艺和电气特性,施工中遗留了不少问题。宋兴亮认为,新设备上道后,有些隐患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才会显现出来,一旦出了故障再处理,就会给运输安全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宋兴亮向车间主动请战,利用 “天窗”修时间,逐站查找、梳理工区遗留的设备隐患,并立项攻关,研究解决问题。通过不懈努力,他带领职工更改崮山、界首站经18号道岔发码,消除了泰山站站场改造后轨道电源接地、磁窑站内灯丝报警无显示、张夏站FXF信号机电缆断线等设备隐患,保证了行车安全。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宋兴亮义务担任泰山信号车间团支部 “双创小课堂”讲师,编写 《降低提速道岔机械故障》小册子。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车间青工的应急处理技能大幅提升。泰山信号车间连续两年在段团委举办的 “青工标准化作业竞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车间十余名青工在段、铁路局、部级技术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