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火车,向炊烟问好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山那边,有久违的炊烟。炊烟是我们灵魂深处的乡愁。
水那头,有耄耋的双亲。炊烟是父亲母亲满脸的皱褶。
当这列叫做春运的火车开始奔跑,许多人终于明白,自己的心从来没有离开过故土。风里,雨里,雪里,阳光里,故乡一直就是那个谁也无法绕过去的尽头式车站,哪怕千山万水,哪怕千里万里,只要第一缕春光唤醒大地,游子,便要像候鸟那样朝着故乡迁徙。
回家的脚步形成第一轮“春汛”。且不论异乡漂泊的酸甜苦辣,且不言都市生活的炎凉冷暖,且不算一年的收入多寡,春运是那一声声响亮的号角,思乡的浪潮,瞬间决堤。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江南,江北,沿海,内地,举国屏息敛气,看火车冲开羁绊,载着浩荡春风出发。
钢轨注定成为这世间最绵长的情之弦,从“春运”成为最热的词语开始。200多万铁路人用心呵护,翻山越岭,天堑通途,看火车朝着炊烟缭绕处日夜兼程,送上一纸平凡写就的祝福。山一程,水一程,故园已欢腾。
这样的时刻,忽然觉得火车是最有边塞气质的诗人,它豪气干云,雄风万丈,以不停的奔跑回答世人的所有质疑。
这样的时刻,忽然感受到大动脉也是柔情无限,那么多迎着雨雪坚守的铁路人,他们也有家,他们也有故乡,他们也渴望乘坐火车去山那边、水那头,可是,他们只能站成钢轨边的一道普通风景。
春运,对游子而言,是回家。春运,对铁路人而言,是坚守。两种不同奔跑的姿势互为依靠,构成中国这个季节最温暖也最沸腾的画面、语境和情怀。
棚车蹒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绵延数里排队进站的景象已是城南旧事。更多的是“红皮车”“蓝皮车”和仙鹤一般高洁的动车组列车,化身为琴弦上美丽的音符,弹拨出贴心的旋律。火车奔跑,朝着春天最先绽放的故乡。
高铁和高姐,渐渐成为跟春运一样的热门话题,也是铁路最新鲜的风景。乘着高铁回故乡,心情绝对超过李诗仙那种“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小惬意。春运是一个国家的“颜值”,由此可见国之强、民之富、家之兴。高铁列车上,我们呼吸着一种由自豪制造的空气,朝在岭南,午在长江,夕在京城,看尽河山妖娆。
山那边,炊烟袅袅。
水那头,乡音依依。
感谢春运,让我们十丈红尘中不曾丢弃乡愁。
感谢春运,让我们在为稻粱谋之余,终于将目光投向远方的故乡。
请火车纵情奔跑,在广袤的大地上,向炊烟问好。
作者:彭文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