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首页 > 铁路风采 > 文化园地 > 文学作品

杨树排

发布时间:2016-11-03 来源:人民铁道网
分享:
字号:TT
分享到微信
×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正午,天气热得发狂。我乘坐的装载建造明洞急需材料的轨道车缓缓地在鹰厦线杨树排隧道旁停下。

  烈日当空,热浪滚滚,工人们汗流满面地爬到轨道车平板上,剪断捆扎的铁丝,用力卸下一根根笨重的拱架配件。

  杨树排隧道坐落在鹰厦线33公里处,右面蜿蜒的芦溪河席卷着粼粼的波浪,由东向西,直扑而来,到了杨树排隧道下直奔南去。左面是绿树葱葱的高山峻岭。

  这个连贯607.7公里鹰厦线的隧道,是一个叫杨树的铁道兵排长带领全排战士施工,于1955年建成的。据当地的老百姓说,隧道建成了,杨树排长和他十几个战友却永远留了下来。为了纪念这些英雄,铁道兵司令部将鹰厦线33公里处的隧道命名为“杨树排”。

  两年前的冬天,为了根除此处泥石流对鹰厦线的侵害,鹰潭工务机械段桥隧二车间全体员工,接过老一辈修路者的班,接受了修建明洞、明棚的任务,将135米的杨树排隧道延伸到500米。

  驻扎当天,刺骨的寒风扑在陈海兵和万君带领的百余名弟兄身上。他们点着香,面对埋葬忠骨的地方大声说:“老排长,我们来了,为了鹰厦线更加畅通,请给我们加油!”

  当年的鹰厦线33工地,红旗招展,炮声隆隆。杨树排以“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展开劳动竞赛,掀起一个又一个施工高潮,在施工装备水平低、大部分施工作业要靠人力完成的情况下,发动群众提合理化建议,向重点难点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击。

  如今的鹰厦线33工地,标准作业、文明施工。桥二车间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企业精神,展开劳动竞赛,发动员工献金点子,用科学的施工网络计划,先进的捆扎、灌浆、拼接技术,完成了施工任务,并且未伤一名员工。

  料卸完了,浑身湿透的员工正在打扫现场。一团白云从头上浮过,一阵凉风吹来,我面向高山,面对杨树和他战友聚集的地方,突然想起了在鹰厦线上工作三十多年的铁路诗人马兆印的诗《英雄》:

  当我说出鹰厦线

  有很多勇士的时候

  雨就停了

  雨水洗亮的钢轨,在远方

  闪了一下,融进更远的黑云里

  工长的帽檐滴着水

  他眼里的铁路,就是心中的故乡

  泥石流埋没的草丛

  躺着许多坟墓

  回不到故乡的人

  成了鹰厦线的邻居,建设者

  像风一样安静

  站在草尖上,打量新的一代英雄

  工长俯身铲泥,拔草

  那些被掩盖的事迹

  从他身边露了出来

  暴雨又要到了

  把他们翻出来洗净

  让天空的风

  增添一些色彩,让雨后的彩虹

  温暖英雄的名字

  老排长,您安息吧。新一代修路者不仅能在普速、高速线路上修路、架桥,而且不用再付出生命的代价。

                                                      作者:窦浙江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