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大片——首钢厂区里的铁道线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记得小时候,厂区里的铁路非常繁忙。时常看到大批工人骑着自行车经过铁道。他们看到信号灯变红,便会停在放下的栏杆前等待。随着汽笛声由远至近,装满木材或者钢材的小火车呼啸而来,又渐渐离去。" —— 瑶,首钢圈长大的80后
对于许多老北京来说,首钢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采访当天,阴雨连绵。从天安门向西17公里,一路辗转终于在"首钢厂东门到了"的报站声中告一段落。也许是看过太多关于十里钢城的故事和影像,我在走进入口这座神秘的青瓦门楼前,已经开始描绘即将出现的画面。由于厂区对外开放,因此无需登记,便可自由出入。一个胖乎乎的门卫和蔼地向我们嘱咐道:"参观时,请注意安全。"
厂门外是一个喧嚣的大都市,而厂门内却恍若另一个世界。柏油路、标语、交通岗、宣传栏、白紫薇花;小黑板上,依稀可见高产的量级数字及超额完成任务的月度报表;58路公交车在厂区里大模大样地行驶、靠站、起步、离去……每个角落都被淡淡的怀旧气息包裹着,寂静而空旷。现在的首钢是一座沉睡的钢城。
伴着细雨,视野尽头腾起一片薄雾,茂密的树林掩映着交错其中的钢筋铁骨,显得更加浓烈。路口竖着一块厂区旅游指示牌,已经揭示出首钢暮年后的去向。两个月前,"先行号"火车就是从这里出发,带着乘客游览老厂区。途经陶楼、月季园、群名湖、五一剧场等景点,最终抵达三高炉,然后原路返回,整个行程约40分钟。
我们沿东大门走出没两分钟,便看到一条火车道,于是调转方向,踩着铁轨走进厂区深处。茂密的狗尾草几乎把整条线路都覆盖了,被岁月修饰得漆黑的信号灯悄然矗立。走着走着,股道渐渐岔开,一条条后工业时代遗留下的优雅弧线延伸四方,直到钻入已经封闭的巨大厂房。抬头看,庞杂的高架钢铁管线纠缠在一起,酷似好莱坞大片里的机械王国。
眼前的一切似乎还定格在当年的峥嵘岁月,只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段,成群结队的职工们从道口排队等火车开过的场面,再也看不到了。没有机器轰鸣,没有铁水奔流,也没有浓烟滚滚。走了一大圈,街道上很少能看见行人和车辆。午间路过职工饭堂的时候,几只小狗远远张望着我们。不过很快,它们的注意力就被一个夹着铝饭盒的工人吸引过去。
"去年来的时候,正值隆冬。三号高炉下面通有好几条铁轨,粗粗数来也有六七条之多,道岔更是看得人眼花缭乱。铁轨上散乱地停放着两辆油罐车,还有两台内燃机车,车门上贴着封条,车轮上穿着固定用的铁鞋,车轮和铁轨都生满了斑斑锈渍。曾经驰骋厂区的钢铁之躯虽已落幕,但对现代人来说,这里有着特殊的工业追忆,那是几代产业工人的生命图腾。"驴友K大熟对我说,首钢搬迁前,厂区道路中央的交通岗上总能见到英姿飒爽的交警在指挥交通。运料的卡车川流不息,纵横交错的铁路线上奔忙着运载滚烫钢材的火车。街道上快步行走的工人三五成群,手中要么拿着零件,要么拿着图纸,相互交谈……
瑶,北京女孩,一家三代都是首钢人。混首钢圈26年,现居石景山。
Q = 人民铁道网
A = 瑶
Q:首钢在你的记忆中是怎样的存在呢?
A:我算是一个标准的首钢子弟。小时候,爷爷和父亲经常带我去厂区里玩儿。我进过厂房,去过工人们的工作间和换衣间。儿时的记忆中,首钢真的好大好大,像是一个奇妙世界,热火朝天的。粗大的烟囱里冒着白烟,到处都能听到那种"呲呲"的出气声。对于父辈们来说,首钢是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全部,首钢圈更像一个大家庭。
Q:对厂区里的火车有特别的印象吗?
A:当然,火车是首钢运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得小时候,厂区里的铁路非常繁忙,那可不是我们能玩耍的地方。时常看到大批工人骑着自行车经过铁道,他们看到信号灯变红,便会停在放下的栏杆前等待。
Q: 童年玩耍时,你最爱的"天地"是哪里呢?
A:厂区里有一个著名的月季园,以前那里还养过孔雀和小鸭。天气好的时候,爷爷都会带着我和弟弟去赏花。对于年幼的我来说,月季园里花香的味道久久不能忘怀。出红楼不远有一池碧水,名叫群明湖,湖面上鸟飞鱼跃,还有亭台楼榭延伸至湖心。今年初春,我作为首钢的一份子,参加了环厂跑步活动。大家穿着鲜艳的运动衫,从厂东门开始一直跑到老厂房。
前不久我看到新闻报道,首钢厂区里的铁路已经演变成观光小火车,带领游客畅游厂区深处。火车经过的景点都是童年时最珍贵的回忆--雄伟的高炉、美丽的群明湖、姹紫嫣红的月季园、装满焦炭的铁皮车……如果这个项目以后可以持续下去,我相信是对这条铁路和厂区最好的纪念。
厂区攻略
交通:从长安街一直向西就是首钢厂东门,乘公交车337路可直接抵达门口。如果想乘公交车进厂,可在古城站换乘58路。此外也可乘坐地铁1号线到古城下车,换乘公交车前往。
景点:进厂东门沿大路走,观光路线可以为月季园-大水池-四高炉-五一剧场-石景山的顺序。也可乘58路公交车到终点五一剧场,先上石景山,再往回游览。步行大约需要半天时间。厂区里有职工食堂,一般对外开放。当然,在厂区的林荫大道里自在地骑一圈单车,也是不错的旅游方式。
铁轨:厂区内有两条废弃的铁轨非常适合摄影达人前往。沿东大门行走,见到的第一条铁轨延伸到鳞次栉比的厂房与管道矩阵中,显得幽僻神秘,颇有文艺范儿。从月季园向西的第二条铁路则纵横交错,视野开阔。如果把道口的琉璃龙壁和标语墙一并收入镜头,将别有一番后工业风情。
安全:厂区虽然已基本停产,但在铁道线和厂房附近还要注意安全。一些设施年代久远,缺乏维护,尤其是高架管线附近,请勿随意攀爬。此外,不要擅自进入正在运行的厂房岗位,一些地方还没有断电。
粉丝留言
老职工李长兴:那时的炉前工,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不用向别人介绍,只要在下班时看到面目全黑的人,那一定就是他们了。我在首钢工作了41年,每天走进首钢大门,就径直走向大门西边的小红楼,做焦炭、矿石的化验,通常和瓶瓶罐罐打交道的时间比与人打交道的时间还要长。
拍客Arthur :从东门进园区的主路往前走,过月季园,右手边就是首钢内的第一条铁轨。因为首钢厂区太大,过去运输煤炭都必须使用小火车,所以老首钢的铁轨就成了这最有特色的工业遗迹。
居民老芮:这里曾经代表了一个时代,说不出为什么对它有这样难舍难分的感情,可能是它承载了我孩提时对工人阶级的太多记忆和情感吧。
白领张媛:儿时对首钢的记忆仿佛永远停留在那几条长长的铁轨上。火车拉着刚出炉还热呼呼的钢材从身边经过。铁道尽头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总是想去一探究竟。如今,再也看不到拉钢的火车了,虽然被野草覆盖,但那纵横交错的铁轨依然安静地躺在那里,承载着、诉说着首钢昔日的辉煌。
大学生孟磊:在首钢园区,有许多艺术家和摄影师都前往采风,还有新人选择前来作为婚照的外拍景点。趁着暑期,我又一次踏进了这座钢城的大门,尽管时隔多年,但硕大的场房还依然屹立在那里。脚踏铁道之上,似乎依稀能听到厂区火车的铁轮声。
记者S菇凉:一周前来到首钢,沿铁轨走走停停,幽静而空旷。道口前闪过几个人影,身穿蓝色工作服,手托铝钣盒,脖子上搭着白毛巾,脚踩鹿皮大头鞋,还有的推着二八大车……如今,留守在旧厂区的工人们依然传承着火热年代里的"峥嵘范儿",好像时光穿梭一般。
摄影:琴四儿 S菇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