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深处的温馨港湾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大漠深处的温馨港湾 人生经历中的第一次有很多,有些可能在记忆里不会留下太多痕迹,有些却会让你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一次偶然的机会,带着诸多好奇和疑问,我登上了被称为临策线上的“生命号”—57021/2次路用列车。一上站台,我就惊奇地注意到,这趟共有20节车厢的列车竟然是客货混编列车,其中有5节普通硬卧客车,12节拉运钢轨的平板车,2节罐车及1节集装箱车。在焦急等待之中,火车晚点半小时后,终于从始发站临河启动了。通过与同车几位师傅闲聊,才得知57021/2次列车除接送沿线铁路职工上下班外,同时也是生活供应车,各种蔬菜粮油、生活用水、饮用水等生活物资、用品基本上都是这趟供应车运送。
车窗外阳光明媚,铁路两侧广袤的河套沃野阡陌纵横,列车从临河一路西行,绿油油的农田退出了视野,渐渐被荒漠、沙丘所占据。中午时分,晴朗无风的天空下不知从何而来的沙砾,竟然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车厢里来,车窗边沿上、地板上、甚至座位上、床铺上都能看得到摸得着。车上通勤师傅却说“你们今儿算是运气好,遇上了好天气!我们经常遭遇的是天昏地暗的沙尘天气,有时风沙大,车厢被刮得鬼哭狼嚎般吼叫,情况严重时列车要紧急停车避险。夏天,沙漠表面温度达到60多摄氏度,都能烤熟鸡蛋了,工人们胳膊上的皮肤晒得一层层剥落;冬天,沙漠里的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0多摄氏度,狂风吹得人都站不稳脚跟”。看着这些坚守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人们,我从内心最深处向他们致敬!
列车穿行在沙漠中,我又惊奇地看到,一大片一大片临近铁路两侧的沙丘上罩了一层“黑色蕾丝”,定睛细看,原来是整齐划一的人工黑色塑料网格。这是临策铁路线上的一大风景——人工网格化沙障,是用来防治沙害的。“这里年风沙天数多达230天,最大风力11级,风沙埋道是常有的事,有时连续几天沙尘暴,有的铁道上沙子能达1米多厚,把火车轱辘都埋死了。”师傅们这样告诉我说。许久,我一直凝视着窗外,听着火车哐当哐当的声音,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因没有餐车,中午饭只能用泡面及方便食品来对付一下。下午3时,列车到达图克木庙车站,这里的人们见到这趟火车到来竟出奇地高兴和兴奋,一拥过来,但却有秩序、有分工地从“生命号”上往地下大水窖蓄水、搬运桶装饮用水、蔬菜、粮油等生活物资。我乘此机会下了车,“天呐,这一眼望不到边的地方竟然有人生存着,而且还工作着”。眼前几只小狗摇着尾巴蹭来蹭去,听这里的人说,职工们在这里一待至少半个月回不了家,业余生活很单调,有的治沙点更是只有两三个人,于是好多职工就靠养小狗来解闷。这里很多职工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此时我不知道他们内心在想着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在做着什么。
傍晚时分,列车到达苏宏图车站,起风了,狂风夹杂着沙尘让人摇摆不定,放到站台上准备换饮用水的水桶被大风吹得满站台乱滚乱飞。正巧赶上吃晚饭,坐了一天的火车真是又累又饿又乏,急匆匆走进食堂狼吞虎咽吃着端上来的热腾腾酸菜肉丝包子,再喝上一碗热乎乎的西红柿鸡蛋汤,哇,我怎么感觉长这么大从未吃过这么可口的晚餐,我吃的那个香、那个美就别提了,再加上食堂师傅们那真诚、热情的服务,此时此刻我已忘却了自己出行在外,而是回到了幸福、温暖的家中。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凌晨,列车抵达策克站。风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晨曦中的策克站寂寥而静谧,车站的信号灯在这黎明前夜色中闪烁着异彩的光芒,让人无限遐思,我深深地记住了这条神奇的铁路——临策铁路!
作者:刘晓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