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首页 > 铁路风采 > 文化园地 > 文学作品

童年记忆中的新帐房站

发布时间:2014-02-28 来源:国家铁路局
分享:
字号:TT
分享到微信
×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新帐房站建于1953年,位于牙林线163.5公里,站址牙克石市新帐房镇,是一个四等小站,有站线有专用线,待2002年后变成新帐房村,车站变成乘降所。
  “新帐房”——地名。50年代初,库都尔森工局在此搭有些帐篷,作为林业采伐点。1953年在此建铁路车站,定名为新帐房站。位于大兴安岭腹地,这是以林业为主,因为这里有林场、贮木场、林业小学、商店。
  我的童年有一段时间在这里渡过的,那时铁路修到哪儿,我们家随着铁路工作的爸爸就到哪里。
  我家暂住在当时惟一的一栋板加泥房子里,每家每户门前都通着,想去谁家很方便,但那房子很破,据说是林业采伐临时搭建的。
  铁路像一条乌亮的链子,沿铁路修建火车站,林业局、镇子就像一串珠子。有了铁路,就有了人,有了人家,有了火车轰鸣和伐木工人的号子声。林区不少的地方都叫河而这却叫新账房呢?新账房也有一条小河,小河穿过镇子向远远的山边流淌去,站在车站站台上,向西望去,有许多顶帐篷,修铁路的,盖房子的工人们白天施工,晚上就住在那里面。
  铁路正在向北延伸,爸爸随着往北调,而这次我的家没有搬,是因为那里还没房子,爸爸说:“盖好了房子,一个闷罐车,咱这趟房的都拉走了。”
  我问:“爸爸什么叫闷罐车呀?”爸爸笑了笑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后来我们真的坐上闷罐车了,就是现在的有棚盖的货车,好几家把家什装上,人也坐在那里,就这样人和家具、家禽在一个车上。随着火车咣当咣当地开展,开进新的车站,这才下火车,搬东西住进帐篷里或候车室。
  不久,我家搬进了铁路修建的家属住宅,一溜儿七八栋木刻楞房子,是新账房最好、最早的建筑,漂亮极了。
  房子东头十几米远就是铁道。那时只有一趟客车通过,运材的运货的车只有几趟,什么时候车来,几点到,几点开,铁路的孩子都知道的恨清楚。于是没有车来时,我们就在铁道上,晃晃悠悠踩着一条钢轨练平衡走,费力地跨着枕木练数数,有时跟着大人捡煤核。房子西边是一大片水泡子,大人们在哪儿涮拖布。然后踩着咯吱咯吱作响的木板台阶回家擦地板。我们有时在水边捉蝌蚪,用手捧起来,看够了,再放回去。采那一种像一枚枚纽扣似的草,金灿灿的,粘性很大,往衣服上一摁就粘住了,我们常常把它们摁在肩上,衣襟上扮演士兵,将军和铁路工人。有时还偷偷地把爸爸的大檐帽拿出来戴上,和同伴们玩耍。
  春天,木刻楞房檐下搬来了燕子。它们衔泥做窝、生蛋、孵小燕,老燕子从外面飞回来,窝里就伸出三四张小嘴儿,啾啾地叫着,非常热闹。我们粘住房檐下,仰脸看着,一看就是半天,脖子都酸了,常常会被淋到一泡燕子屎才作罢。那次邻居小七被燕子一泡屎拉在他脸上,他从地上捡一块石头向燕子窝投去,他妈喊着:“小七,打燕子窝瞎眼睛,快把石头扔下!”他妈上前抢过石头,擦去他脸上的燕子屎。我们都害怕,小燕子是不能惹的。
  从家去学校的路上还跨过一座小桥,桥下流着幽幽深深的河水。河水流到浅出,清澈见底,有小鱼游来游去,有一次,我竟自己做了一个纱布渔网,捞到了半盆现在人称“柳根儿”的小鱼,拿回家妈妈简单收拾一下,晾得半天,油炸着吃,很香。但妈妈说:“以后千万别去捞鱼了,那河水深,掉下去就会淹死的。”我们每天放学之后就在大草地里玩耍,那里一年四季趣味无穷,尤其是从春到秋。草丛里嫩的酸巴姜、牙格达、红色的山丁子、黑紫的稠李子等饱了我们的口福。
  童年很快的过去了。我们随着爸爸的调转,从新账房搬到牙林线的根河、伊图里河等地方居住,但是我童年记忆中留下最美好的,使我不能忘记的就是一条铁道线,一条公路,一座学校,一条小河,百十来户居民的新账房。
作者:蔡昌旭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