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

首页 > 铁路风采 > 文化园地 > 书画

石铁墨缘:在传承中历久弥香

发布时间:2013-12-23 来源:人民铁道网
分享:
字号:TT
分享到微信
×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创作基地”“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北京铁路局书画活动中心”“北京铁路局老年书画活动中心”,一百多平方米的石家庄铁路文化宫四层石铁书法活动中心,门口挂了四块牌匾。
  “除了铁路的各种书法活动之外,河北省的书法培训班、石家庄市的书法会议,经常都安排在这里。活动中心在石家庄市书法界乃至河北省书法界,都是有一定名气的。”石铁文化宫主任何极冰对记者说。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于石铁书法的传承与发展,中国铁路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潘传贤最有发言权:“石铁书法活动中心是全路唯一正规挂牌的书法创作基 地。石家庄铁路地区的书法创作有着深厚的根基,至今活力不减。”据潘传贤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书协理事的名额原则上每省只有两人,但仅石家庄铁 路地区就出了两位中国书协理事——胡旻和庄珠娣,这是十分可贵的。
  2008年,石铁书协被授予全国“书法进万家”先进集体称号。石铁书法活动中心的青年书法家何青清被授予 “全国群众性书法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7月2日下午,记者慕名走进石铁书法活动中心的时候,“墨缘书社”正在进行书法交流活动。“墨缘书社”由石家庄铁路地区退休职工因墨结缘而得来。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62岁,年龄最大的82岁。每周五,是他们的活动交流日。
  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是交“作业”。老人们将自己一周以来创作的书法作品展开,大家伙儿帮着提意见。大家指着70岁退休干部王山根的书法作品说:“这幅作 品虽然布局疏密还不错,但每个字笔法的轻重缓急还需要注意。”对于76岁吴锁生老人的作品,大家的意见是:“最后一笔拉长的处理方式重复出现两次,破坏了 布局。”
  老人们的相互评价没有表面上的寒暄与恭维,本着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直接指出不足之处。有的老人拿着笔记本,将大家的意见一一记录下来,谦虚得像是刚入学的小学生。
  随后,从北京赶来的潘传贤走进活动中心,对每位老人的作品进行了详细认真的点评,为他们以后的创作方向给与指导意见。点评结束,老人们给与潘传贤真诚热情的掌声,现场一片振奋。
  74岁的李观洲老人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书法交流活动,他已经参加了25年。
  石铁书法活动中心现有“墨缘书社”和“石门书社”两个活动团体。前者是退休职工团体,后者是青年书法家社团。最可贵的是,这两个团体都是自发形成,组织 交流、搞节庆活动,非常成熟。“石门书社”不仅是培育铁路书法家的摇篮,而且有很多省市地方的书法人才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社团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 很多书法爱好者慕名而来,不断为社团注入新鲜血液,有的青年书法爱好者不辞辛劳,每周从县城骑两小时的自行车来参加活动。
  任何一种艺术的传承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奉献。石铁书法之所以有深厚根基、优良传统,又能薪火相传,得益于各级领导的支持与一大批书法家的奉献与坚守。
  石家庄铁路职工书法活动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正值“文革”结束,文艺开始复苏,群众性书法活动悄然兴起。1978年,石家庄书法积极分子在当 时的石铁俱乐部成立了活动团体。1986年,石家庄铁路分局成立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之后又成立石家庄铁路分局书法协会。从1986年到2005年的20 年中,协会共培养出中国书协会员15名,硕果累累。2005年,分局撤销,分局文协、分局书协不复存在,但石铁书法创作的阵地还在,书法爱好者们热情丝毫 未减。在原分局党委书记李象岳的支持下,2006年10月,重组成立了石铁书法协会至今。
  几十年岁月沧桑,石铁墨缘不断,靠的是一种精 神力量的支撑。石铁人一直将繁荣文化作为弘扬传统文化、培育企业精神的重要手段,始终坚持紧跟时代、服务铁路、服务职工的宗旨。歌颂祖国、抗震救灾、春节 送福,石铁书法家怀着赤子之心,以笔寄情,以墨抒怀,唱响繁荣铁路文化事业的凯歌。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