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光影

首页 > 铁路风采 > 铁路光影

高铁线路上的钢轨“美容师”

发布时间:2022-02-22 来源:新华网
分享:
字号:TT
分享到微信
×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打磨作业结束后利用吹风机对铁屑进行清除。

  搬运重达300多斤的钢轨打磨机至作业地点。

  当前,全国春运迎来返程高峰。每一位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都想有一个平安舒适的旅途,除了列车乘务人员的贴心服务,还有许多人在为此付出。被称为钢轨“美容师”的高铁线路钢轨打磨工就是其中一员,他们的任务就是消灭钢轨上0.01毫米的病害。

  杨杨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西工务段钢轨修理工区的工长,这个一共只有5人,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年轻工区,担负全段京沪高铁、石济客专、济青高铁、潍莱高铁4条线路,2700多公里的钢轨人工打磨任务。

  通过人工打磨可以消除列车反复碾轧留在钢轨表面的不良痕迹,提高钢轨使用寿命及线路平顺性。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钢轨打磨,相当于把纸放在豆腐上,然后在纸上作画,还不能把纸划破。如此高精度的操作,难度可想而知,所以“眼尖、心细、手巧”,成为作业人员的必备技能,因为他们也被喻为钢轨“美容师”。

  利用电子平直尺对打磨后的钢轨平直度进行测量。

  右手握拳代表把钢轨打磨机的打磨角度调整至10度。

  7天只为1毫米。为了让旅客乘坐高铁列车更加舒适,他们要与毫厘之差进行较量,有时因为1毫米的差别,要利用7个夜间天窗,反复打磨近300次,直至各项指标均符合高铁运行要求。“不仅要提升打磨工艺手法,还要对钢轨几何尺寸、动车组车轮对钢轨的影响等项点进行研究,寻找出打磨规律及特点,这样才能使打磨质量更高,”工长杨杨告诉我们。

  嘈杂现场里的“暗号对接”。能够顺利完成每次打磨任务,除了耐心细致,还需要配合默契。自工区成立之日起,五人就开启了同工作同生活的模式,工作上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生活上脾性相投志同道合,成为了密不可分的整体,缺一不可默契有加。在工作现场他们形成了一套只有彼此能理解的对接暗号,通过手势比划和头灯晃动,便能默契配合打磨机操作,精准快速完成打磨作业。每完成一处打磨,他们便给出一个“OK”的手势,摘下防尘面罩,相互看着满身灰尘的对方相视一笑,就立刻投入到钢轨打磨后的复核工作。

通过手势比划和头灯晃动,默契配合打磨机操作。

  作业前对钢轨打磨机进行检查。

  闪亮的钢轨映出满满自豪。有一次他们五人同在车站站台等车,工友李伟超看到站线内一处钢轨被阳光照射的异常闪亮,他心里清楚,那就是前几天刚刚打磨修理过的钢轨,便兴奋的招呼工友们一起过来欣赏这份劳动成果。五人并排站在站台前朝李伟超手指的方向望去,随着“复兴号”奔驰呼啸而过,他们脸上都显露出无比自豪的笑容。

  “闪亮的钢轨”就是他们留下的“光荣印记”,也正是带着这份自豪与成就感,这群高铁线路上的钢轨“美容师”,无悔选择坚守在夜幕星辰之下,在每一次打磨作业中,与灰尘火花碰撞,同器械轰鸣搏斗,和毫厘变化较量,用辛勤汗水诠释着青年力量,用实干担当为高铁安全保驾护航。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