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铁路”上的百年小站——记青龙桥车站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2016年4月26日是詹天佑诞辰155周年,也是京张铁路开通运营107年,同时也是S2线(京张铁路北京北——延庆段)改造升级,实行公交化运营的8年之际。从1905年詹天佑主持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到如今我国铁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二,高铁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中国铁路走过了一个百年的圆梦历程。而和这条百年铁路一起见证这些历史的还有一座在这条“最美铁路”上的百年小站——青龙桥车站。
青龙桥站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秋。当时著名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先生为解决关沟段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创造性地采用了两台机车调头相互推挽的办法,使列车进青龙桥东沟后回头,依山腰作“人”字形,再倒向后折返穿越八达岭隧道,青龙桥站因此而闻名于天下。
北京工务段青龙桥线路工区,从京张铁路开通就一直存在至今,作为鲜有的百年工区,他们管辖着包括青龙桥东站、青龙桥西站、八达岭三个车站,共计道岔12组,16.15km铁路线路和设备。这里线路坡度陡、曲线半径小,最小曲线半径仅有186米,为铁路正线线路曲线之最。面对异常繁重的维修工作,工区成立一百多年来,却从未发生过设备不良记录,可谓创造了百年工区的奇迹,同时也成就了这条春天里最美铁路的传奇。
拥有百年历史的京张铁路的青龙桥车站。
京张铁路的青龙桥车站的所有建筑基本都是按照当时的样子修复的,很好的复原了百年前的老站模样。
詹天佑面对“会修京张铁路的中国工程师尚未诞生。”的讥讽,排除万难,采取列车进青龙桥东沟回头,依山腰作“人”字形通过八达岭的方案,缩短了隧道长度,解决了工程关键问题。
青龙桥车站里的詹天佑像。
青龙桥车站里陈列的老铁轨的复原模型。
青龙桥车站这座“百年小站”里也配备了先进的铁路管理系统。
青龙桥车站按照当年的样子复原的车站候车室。
青龙桥车站外景。
列车驶入青龙桥车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