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③|在“两个文明” 协调发展中贡献铁路力量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们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重大原则要求贯穿始终。
铁路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性产物,它缩短时空距离,加快人员、物资、资金、信息流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转移,促进沿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环保、资源节约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把世界联系在一起,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和平、发展的纽带。我国铁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高铁的异军突起,对提升国家形象、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巨大作用。铁路还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满载着人们对“现代文明”的期望和想象,是许多文学、影视等精神产品的灵感泉源,成为一个文化意象般的存在。
我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作用、同向发展的历史。从1875年英国人在上海铺设长14.5公里的吴淞铁路,到“第一条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国有干线铁路”京张铁路;从新中国成立时铁路总里程不足2.2万公里,到2022年的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配置高效的铁路网络。铁路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中国铁路“走出去”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一张亮丽名片,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中国力量。
中国铁路创造和锤炼的精神文化,也成为引领发展的强劲动力。从晚清时期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使国人扬眉吐气,到大革命时期铁路人用鲜血和生命诠释“英勇、团结、牺牲、奉献”的“二七精神”,获得毛泽东同志“中国工人运动还是从长辛店铁路工厂开始的”评价;从抗日战争时期铁路人在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英勇抗敌,到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为新中国成立作出巨大贡献;从抗美援朝时期,筑起“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路人用自己的双手甚至生命谱写出新中国铁路创业史,再到改革开放以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铁路人不仅建设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打造了中国高铁这一“亮丽的名片”,还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国家利益为先的责任担当,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意识,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等等。这些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厚重文化传承和鲜明时代特征的铁路精神,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推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努力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时代要求,增强文化自信,凝聚起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要勇当开路先锋,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要扩大路网规模,提升路网质量,提高运输能力,着力加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铁路建设,加快补齐西部地区铁路短板,建设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效联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枢纽衔接顺畅的发达铁路网。要推动铁路装备和运输产品多样化、智能化、现代化,形成层次多样、能力协同的客货运产品体系,实现供给充足、产品丰富、人享其行、物优其流。要打造中国铁路技术、装备、标准、运营等品牌,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推进国际间铁路合作交流,为世界铁路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要站在时代前沿,不断丰富升华铁路精神文化。要坚持党的领导,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锻造信念坚定、作风过硬的新时代铁路产业大军。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铁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精神,培育共同的价值追求,推进文化自信,强化思想认同,鼓起砥砺奋进的精气神。要坚持在传承中发展,大力弘扬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铁路精神,不断赋予铁路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之焕发新生与活力。要坚持在发展中创新,丰富铁路故事传播手段,让铁路精神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使命光荣艰巨,征程未有穷期。让我们赓续红色基因,弘扬光荣传统,以新的精神伟力书写新的时代篇章,奋力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