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关键词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回首2021,国家铁路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指引,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动力,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把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作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具体抓手,推进铁路高质量发展,留下了许许多多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美好足迹。
关键词1:共建 共治 共享
城市“斑点”变“亮点”,铁路沿线换“新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年,路地共建共治,将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相结合,综合规划铁路用地空间,推进融合发展,不仅有力保障了铁路运行安全和旅客出行安全,还将铁路沿线打造成了绿色美观宜居的风景线。如杭州市萧山区创新“整治+利用”、“土地+资金”合作模式,将“废地”建成休闲公园,“沿线”打造“城市心田”,“角落”建成历史街区;成都市强化铁路沿线景观设计、文化产业植入、公服配套,建成了杨柳公园等休闲场所,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为人民群众营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2:部际联席会
协同共治建平台,多措并举开新局。
2021年,经前期认真准备和努力,国务院同意建立了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是环境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相关部门发挥行业监管作用,强化系统治理,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公安部相继开展了铁路沿线非法采砂、违法经营、违法犯罪等专项整治行动,打击了大量违法行为,有效提升沿线环境安全。开展联合检查,深入四川、重庆等地,调研指导环境治理和防灾减灾工作,推动重点难点工作落实,及时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加强舆论引导,利用一月一简报,交流经验做法,拓宽工作思路,形成学先进促后进,齐头并进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3:“双段长”制
合力攻坚解难题,标本兼治显成效。
今年,全国全面实施铁路沿线安全管理路地“双段长”制。铁路沿线安全环境管理“双段长”制实施指导意见的出台,为进一步规范基础管理,发挥基层作用,解决基本问题提供了基本遵循,有效促进各方治理责任落实。目前,全国31个省级政府全面完成了“双段长”制建设,其中县级“双段长”结对3463对,乡镇级“双段长”结对14105对,完成率100%,形成了职责边界清晰、层层负责的责任体系,沿线路地双方协同配合开展联合巡查、联合整治、联合执法,隐患排查整治实现了常态化,一年来,共整治铁路沿线两侧500米范围内环境隐患69623个,对减少铁路沿线危及行车的外部隐患发挥了巨大作用。
关键词4:系统联动
实现全方位联防联控,构建高可靠安全保障。
铁路沿线安全隐患涉及多方面、多部门,特别是具有突发性、偶发性等特点。为准确、及时、快速应对各种风险和突发情况,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精准管控和综合治理,构建高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自然、气象、地震等部门会同铁路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山东将护路视频监控纳入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平台,推动重点部位监控全覆盖全联网;在完成110铁路安全报警机制基础上,浙江、江苏、上海等地与铁路建立了“12395”涉航铁路桥梁报警机制。各系统联防联控,实现了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高效管控,推进了平安铁路建设,有效维护了铁路安全稳定。
关键词5:安全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列车与沿线行人、机动车相撞导致的人员伤亡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今年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和铁路企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焦加强线路防护、道口安全这一大事难事,开展合力攻坚行动,着力解决事故易发、山区铁路出行难等民生问题,加强沟通配合和资金保障,将城市交通规划与道口立交改造相结合,将护网封闭管理与上跨下穿疏导相结合,一年来,各地同向发力,从源头上解决路外伤害安全隐患,广西投入22.74亿元,对境内157处道口开展三年“平改立”;湖南和广州局集团公司建成318处人行桥涵;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完成道口改造98处。全国铁路路外伤害事故同比下降12.73%、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5.08%,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在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实实在在见了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