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 实干写青春
沿着巍峨壮美的祁连山,穿过蜿蜒流淌的疏勒河,便来到了河西走廊有着“世界风库”之称的瓜州。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货运中心瓜州货运营业室就驻扎于此。
独特的地理条件,风沙肆虐的环境,16名“90后”青工犹如大漠中的红柳,成为营业室的生产骨干和西北铁路交通线上打好货运增量攻坚战的顽强战士。
他们在漫天风沙的艰苦环境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青春和汗水收获了兰州局集团公司“先进营业室”“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诸多荣誉。
攻坚克难,争当服务之星
“今天货二线发运煤炭8车,到站淮口,注意核对车号、品名,穿戴好防护用品后开始作业。”11月19日,随着作业任务的下达,瓜州货场货二线进入了忙碌的工作状态。
初冬的瓜州,气温骤降,寒意袭人。远处,一个矫健的身影在寒风中不时攀上爬下,核对车号、检查平顶、查看车门捆绑加固情况……不时有凛冽的寒风沿着货运员腾吉明的衣领、袖口钻入,他紧了紧衣领口,在一路小跑中加快了当天的作业节奏——电子秤校验、煤炭装车前测温。他不时弯下腰,对车底板的死角逐一进行认真检查,切实把好安全关。
“您好,您查询的从瓜州站发往鱼嘴站的末煤,采用70吨整车装运,运费是每车24824.20元。”与腾吉明同样忙碌的还有内勤岗位的张醒莉,她每天从8时开始打电话与客户进行沟通,直到18时电话报点数结束一天的工作。营业室虽小,业务可一点也不少。看着营业室人员调配不过来,张醒莉就主动承担起了其他工作。由于疫情防控需要,电话联系调度、车站、专用线就成了她每天的主要工作,几时联系取送车、几时联系专用线装车进度,这些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张醒莉都按时间段做好了记录,提醒自己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业务联系。受疫情影响,帮货主查询费用、解释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的电话更多了,张醒莉不厌其烦地逐一回复解答,直到客户满意为止。一句句“您好”、一句句“谢谢”,见证着瓜州货运营业室16名“90后”青工在推动“公转铁”、促货运上量等各项工作中付出的辛勤与汗水。
比学赶帮,成就业务能手
“货场来往车辆多、货区货物堆积较多,货主开车进来找货品不容易找到。”寒风中,货运员李清轶正在货场内围着货区测量货位尺寸。他一边查看货区内货物品类,一边与小伙伴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原来,李清轶看到一些司机来货场提货,因为不熟悉货位,往往是跑了冤枉路还没找到自己的货位。这样既耽误货主的时间,又不利于货场管理。李清轶就通过观察记录进入货场车辆类型、查看货区货位品类的方式,把货区货位记录整理了一遍,通过对货区货位编号、做标识、规划进入货场车辆行走路线的方式,提升了货场利用效率,加快了货区箱位的周转循环使用。货主们纷纷表示:“铁路职工的这番操作太暖心了。”
在李清轶的积极带动下,班组职工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夯实业务基础,要从学好规章制度做起。”这是李清轶的学习心得。曾获兰州局集团公司技能竞赛第一名的她,现在是班组学技练功的带头人。当她看到新来营业部的青工对各类货运规章制度掌握不到位时,便带领大家从学习规章制度做起。在李清轶的带领下,营业室的青工们开始了自发的学技练功背规赛。背不下来,就抄下来;读一遍记不住,就多读两遍;记不住了,大家就互相提问,例如“哪些货物不得混装于同一集装箱内”。工余时间,办公室、宿舍经常能看到青工们背题的身影,营业室内、走廊里时常响起朗朗背诵声。从优化煤炭装车到各种运杂费计算,在一次又一次的计算练习中,青工们的业务技能有了质的飞跃。正是这种积水成渊的精神,汇聚起了“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的正能量。
严管厚爱,真情温暖职工
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瓜州货运营业室的小伙伴们开始了健身操比赛,笑声、加油声飘荡在货场上空,让冬日里的货场显得更加温暖。看着“90后”青工们认真锻炼的样子,营业室负责人宋延庆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今年以来,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给营业室的各项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也让工作生活在这里的“90后”青工们感到有压力。宋延庆看到大家闷闷不乐,就主动找他们聊天,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当他看到青年们的业务能力跟不上工作需要时,就带头组织学习,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当他看到年轻职工下班后不愿意运动时,便组织有特长的青工带头开展体育活动,头脑“充电”与体能训练并行。班组的气氛热火朝天,大家相互之间的关心关爱多了,温暖的话语多了,青工们意气风发,洋溢着奋进的力量。
老干虬枝历世桑,新芽嫩叶任风霜。这些“90后”年轻人扎根在“世界风库”,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他们拧成一股绳、练就赤子心,以过硬的业务水平、扎实的知识储备,成为丝绸之路物流商道的坚定守护者。(作者:强科 张悦志 李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