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剪纸忆“二七”精神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张老师剪的二七纪念塔特别像,真是慢工出细活啊。”2月1日,郑州车务段宣传助理王永伟接到退休职工张青梅送来的剪纸后连连称赞。
张青梅,郑州车务段开封站退休职工,前几年开始学习剪纸艺术。作为一名老铁路,每每想到“二七”精神,张青梅的自豪感、敬畏感、责任感便油然而生。“从1月中旬开始,我就着手开始筹备创作。”张青梅说,“如何把写实和写意的方式融合起来,展现“二七”精神,是我思考的重点。过年期间,我还专程到二七纪念塔进行了实地探访,并在网上搜索了大量资料。”
经过几天构思,在草纸上不断修改添加元素,作品设计基本完成。再经过两三个小时的精雕细琢,二七纪念塔剪纸作品的雏形就慢慢显现出来了。为了让作品更逼真,张青梅不断对作品进行完善和修改。因为是手工制作,不能有一点失误。一个小小的缺口,整件作品都要重新来做,因此完成一件她自己满意的作品非常不容易。
家里的柜子里放满了她的作品,《二十四节气》《百蝶图》《喜兔迎春》等,琳琅满目。其中,《抗疫战斗的国之脊梁》入选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并在郑州绿博园线下参展。《百年华章聚指间,红色剪纸颂党恩》在《老铁路》杂志刊发。张青梅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走进社区、学校,把剪纸艺术介绍给年轻人,通过各种展会去展示这门手艺。她希望让这门手艺有所传承。
郑州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素有二七名城的称号。这里孕育了中国工人斗争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二七”精神。“入路时,我的老师就经常给我讲铁路历史故事,先烈们团结战斗、英勇牺牲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张青梅说。
“以前上班的时候生产生活条件比现在艰苦,记得当时有些小站不通自来水,更没有热水器,但是小站职工不怕苦不怕累,我从他们身上深刻体会到“二七”精神的内涵,我也深知一名铁路人肩上的重担和责任。”今年66岁的张青梅谈起往事仍感历历在目。
“二七”精神为郑州这座城市不断注入精神力量,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随着时代的发展,“二七”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时光的年轮刻下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印迹。正是这次运动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坚定的革命性、坚强的战斗力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扩大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史、中国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作者: 栗璋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