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首页 > 铁路风采 > 文化园地 > 文学作品

动车开到山中小城

发布时间:2022-12-13 来源:人民铁道报
分享:
字号:TT
分享到微信
×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高铁列车在云岭大地飞驰,如同一道闪电,照亮山中的小城,也打破了交通的桎梏。2022年,滇东南工业城市开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正在试运行的弥蒙高铁和通车百年的滇越铁路在这里展开了一场世纪对话。

  百年老站镌刻时代巨变

  上午10时03分是大塔站每天最热闹的时候。深绿色的57301次米轨公交小客车,以不足30公里的时速,载着旅客抵达终点站大塔站。车站值班员李进强拿起对讲话筒,向行车调度员汇报列车到站的信息,右手摘下区间占用的“帽儿”,并在3道的锁闭按钮上把另一顶股道占用的“帽儿”盖上去,一系列操作表示列车已顺利进站,该区段线路恢复了通行。

  “57002次接近,1道接车。”刚坐下没几分钟,另一趟列车即将到来的信息又让李进强忙碌起来。他拿起红绿双色信号旗,走到门外“口”字区立岗,大声提醒着旅客注意对向来车。

  大塔站修建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东郊一座小山上,是滇越米轨铁路上规模最小、使用时间最长的中间站之一。绿树掩映的站房多次修缮后,还能依稀分辨出百年条石堆砌的窗户门洞。

  滇越铁路全线都是单线,想要拉运更多货物、开行更多列车,就需要把整条线路分割为若干区间,区段节点设置成车站并铺设多条轨道,以供列车会让、停靠。大塔站就是这样一个会让站,6名扳道员、4名车站值班员和站长组成这套大联动机中的“离合”装置。

  开远是西南地区最早接通铁路的城市。滇越铁路最初从城郊经过,随着城市的发展,工矿企业增多,屋舍逐渐包围了铁路。如今米轨铁路早已不是滇南的运输主力,但大塔站一个昼夜依然要接发列车近50列,除了大部分是货运列车外,还开行着6趟米轨旅客列车。

  李进强使用的行车设备叫米轨单线半自动闭塞机,俗称8505,是铁路行车的控制系统。刚参加工作时,8505还是米轨上最先进最安全的行车设备。如今李进强59岁,依然和“老伙计”搭着班干活。

  大塔站地势高,跨过站场的3条钢轨,便能俯瞰整个开远城。起伏的山林间一条双线铁路桥飞架南北,偶尔能看见白色的高铁列车,从滇越铁路下穿隧道飞驰而过。李进强说,那条铁路是新修建的弥蒙高铁,再往前就是即将投用的开远南站,他的家就在山下城中,明年退休,正好可以坐着高铁到处走走。

  高铁新站见证复兴伟业

  深秋的滇南依然郁郁葱葱,凤凰花组成的行道树,从凤凰山休闲公园一路绵延向东,直抵开远南高铁站。这条沥青大道笔直宽阔,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复兴路。

  弥蒙高铁动态试运行开始时,复兴路刚刚铺通。路通了,高铁站便成了当地的“网红”打卡地。人流从早到晚络绎不绝,他们关心车站每天的建设情况,期盼着高铁早日开通。作为开远南站临时负责人,黄杰总是热心地接待着市民,脸上也始终保持着微笑。他说,作为开远人,他很清楚这条高铁对当地老百姓意味着什么。

  开远被称作火车拉来的城市。

  1909年,滇越铁路碧(色寨)开(远)区段先期开通,包括大塔站在内的开远周边盘山小站随之投入使用,且客货运兼具。作为滇越铁路云南段的地理中心,北上昆明、南下河口的列车,夜晚均需在开远站停靠歇脚、加水添煤。

  火车为沿线百姓带来的变化,既有物质上的,也有心理上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远便有了火电厂水电站,街道上灯光星星点点,小贩背着洋烟、洋油一路叫卖,各地方言、各色服饰出现在街道上,市井气息开放包容。

  滇越铁路的“小火车”,将开远带入了工业化大道。开远与铁路并行百余年,声声风笛成了乡音,滚滚车轮成了乡愁,情感早已渗透至城市的肌理血脉。条条钢轨就是城市发展的希望,穿梭往来的火车带人们奔赴圆梦旅途。

  2018年,在开远人民的期盼下,弥蒙高铁破土动工。这条铁路以南昆客专弥勒站为起点,至红河州州府蒙自市北郊与昆玉河准轨铁路接轨,途经弥勒、开远两市,正线长约107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全线均为复线设计,线路走向与滇越铁路高度重叠。

  弥蒙高铁建成后,开远市所属的红河州将成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首个开通城际高铁的自治州,开远也将一步跨越普速时代,赶上高铁时代的步伐。

  世纪对话书写圆梦新篇

  两个时代的列车,在开远相会,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从天空俯瞰,开远南站外立面线条如桥拱般起伏,那是在致敬不远处的滇越铁路地标七孔桥。车站候车大厅宽敞明亮,使用面积达2418平方米,可容纳800人同时候车。站内拱顶、立柱、综合服务中心等细节处设计糅合了当地彝族、哈尼族服饰元素,中国式现代化的朝气、底气于点滴处显露无遗。

  开远南站共设2个站台、6条到发线路,在最高同时接发4趟客运列车的前提下,仍可满足2趟列车通过的需求,通道能力较米轨大幅提升。

  从开远南站至红河站,高铁列车只需开行12分钟即可到达,速度较米轨提高了10倍以上,这其中,新型的列车控制系统功不可没。

  车站值班员付国强面前是由多块屏幕组成的显示矩阵,区间列车运行到哪儿、下趟列车几点能到、站内线路使用情况、上级调度命令等所有涉及行车的信息,都能完整地展示出来,分屏分块图形化更直观,也更高效。

  弥蒙高铁使用的是200公里至250公里时速标准的中国列车控制系统,简称CTCS-2,通过轨道电路上分布的传感器,即可完成列车占用和完整性检查,行车各关键环节全部由远在省会昆明的列车调度员统一控制,车站值班员只需做好设备盯控和应急处置即可。3名车站值班员就能满足开远南站运转需求,劳动强度降低,但对设备熟悉度和工作精细度的要求却有所提升。

  在开远南站宽敞的候车大厅中,自助售票机、进站检票闸机、消杀机器人、全景监控摄像机等智能设备代替了大部分人工劳动,安全性、可靠性实现了阶梯式进步。

  此时的滇东南,天高云阔,青山常绿,米轨客车绕过一个大弯,与正在加速的高铁动态检测车交会。

  大塔站行车室里,李进强操作着控制键,目光炯炯;开远南站行车室里,付国强联系着列车调度,眼镜片上反射着显示器上细密的光。

  滇越铁路,打开了连接远方的道路;弥蒙高铁,为开远人民的下一个百年梦想设定了新的起跑线。(作者:郭薇娜 刘昊亮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