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首页 > 铁路风采 > 文化园地 > 文学作品

在绵延的铁道线上

发布时间:2022-09-15 来源:人民铁道报
分享:
字号:TT
分享到微信
×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第一次认识火车是在矿井口。父亲下了班坐着罐车上来,我迫不及待地去看那长长的黑黑的家伙。“我什么时候能坐上火车?”我问父亲。父亲说:“等你长大了,就坐上火车了。”记着父亲的话,我一直盼望着。

  父亲常说铁道线很长,我想,铁路到底有多长呢,火车如何转弯、如何掉头呢?我迫切想知道答案,想去看火车、坐火车,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8岁的我,在德州站,看到的第一眼是那长长的轨道。站台上南来北往熙熙攘攘的旅客都提着、扛着大包小包往前赶,耳畔是人们的交谈声以及熟悉的故乡方言。我的眼睛有些不够用了,早已忘记了挪动脚步,要不是父亲拽起我的手,我还在那傻傻站着。

  伴随着“咣当咣当”的声音,绿皮火车开进了站,父亲和我挤上车。我兴奋极了:“终于坐上火车了!”没有座位,我们靠在车厢连接处,我美滋滋地享受着火车上的快乐。不过很快我因为晕车,五脏六腑开始不听使唤,上车时的好奇和快乐荡然无存。这时,列车员拿来晕车药让我服下,并蹲在地上擦拭我的呕吐物。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咣当咣当”的火车上,梦想也晃动着,一晃到了18岁。一身绿军装、胸前戴着大红花,绿皮火车载着我的火车梦一路向前。军营越来越近,故乡越来越远。我清晰记得,当火车经过周村时,带兵干部介绍“这是天下第一村”。我好奇地望向窗外,仔细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地方。那时我还不曾想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后来变得非常熟悉。

  退役后,我被分到周村线路工区。窗外绵延的铁道线上,我曾经洒下青春和汗水。我们工区维修养护38公里线路,在刺骨寒风裹挟着大雪的冬天,在线路上作业时,我们的帽子、眉毛上都结满了霜花,身上厚厚的棉衣被风无情地穿透。为了火车畅通无阻,我们在风雪面前没有退缩。火车从周村驶过,每当看着它驮着朝阳离去,行驶在我维修的线路上,我心里都暖暖的。风里来雨里去,虽说工作很辛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2018年,济青高铁开通,从我的家乡邹平到济南只需17分钟,从邹平到青岛仅需1个多小时。这种快,是儿时想都不敢想的。

  复兴号朝发夕至,一日千里。我依然走在绵延的铁道线上,每向前一步,离梦想就近一步。有风笛响起的地方,就有铁路人的诗和远方。

                                     作者:郭修山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