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福建福州人,1934年2月16日出生,中共党员,195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铁道建筑专业,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处总工程师、铁道部航遥中心主任、院副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遥感工作,主持参加了30余条铁路线路的工程地质遥感工作;主持、参加了多项部控科技工作;提出了“遥感技术可用于工程勘测、施工运营全过程”、“遥感综合评估隧道蓄水程度的经验公式”、“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地质分区方案”等思路和成果;50年来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工程地质遥感典型图谱(科学出版社出版),填补了国内空白;致力于工程地质遥感判释标志的研究和判释经验的总结。(两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奖、32项获省部级3等奖、一项获国家优秀勘察金质奖、一项获“南昆铁路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成果获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奖和三等奖,一项成果获国家优秀勘察金质奖。著作6本,论文百篇,科技报告10余篇,其中《遥感原理和工程地质判释》和《工程地质遥感判释与应用》两本著作分别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三等奖。
多次为各部门遥感地质培训班讲课,多次组织国外遥感专家到铁路系统讲课,多次组织全路航测遥感学术会议,多次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写遥感技术应用的建议,多篇论文获学会一级论文奖,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多次参加国家重点工程的立项论证和成果评审……
担任中国工程总公司客座专家(2002~)、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顾问(2004~)、中国地质学会理事(2000~)、西南交通大学(1996~)、中国地质专家(北京,2004~)等兼职教授、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1A区)会员(2003~)、《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3~)、《铁道工程学报》(1995~) 副主编、特约顾问等等。
1991年获“全路优秀知识分子称号;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北京科技之星”称号;1994年获“中国工程勘察大师”称号;1997年授予“同济大学荣誉校友”称号;2000年被剑桥国际传媒中心授予“二十世纪成就奖”;2002年业绩被编入《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等多种辞书中;2003年获“第六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成就奖”。
获奖情况:
1. 1978年《航测像片在铁路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应用》(测绘面积900平方公里),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排名1
2. 1978年《铁路航测技术在青藏高原上的应用》(测绘面积4000平方公里),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排名6
3. 1978年《多种遥感手段在铁路勘测中应用范围和效果的研究》(投资50万),获铁道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1
4. 1999年《铁路工程地质遥感图像判释技术》(投资30万),获外交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1
5. 2002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洪水、泥石流等灾害程度遥感调查评价》(500平方公里),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1
6. 2004年《西安—安康铁路秦岭隧道工程地质勘察》(隧道长度18公里,航片判释调查面积1000平方公里,现场验证460平方公里),获国家优秀勘察金奖,排名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