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技术创新体系升级版工程
“十二五”期间,公司充分发挥中国中铁科研、设计、制造、施工的“四位一体”的优势,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升级版工程”建设,根据建筑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对已有的科技资源进行统筹规划、优化整合,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国家级实验室为依托、以技术中心为平台、以专业研发中心为骨干,联合搞攻关、开放搞科研的具有中国中铁特色的“两级四层”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以中国中铁技术中心为龙头、各成员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各专业研发中心为骨干的纵向有层次、横向有分工的技术创新的运作管理模式,为公司科技创新打下坚实基础。2014年,“技术创新体系升级版工程”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类二等奖,是唯一获奖的中央建筑企业。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铁”)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列全球500 强第102 位。为攻克“高大难新”工程建造中的瓶颈性技术难题、满足市场对建造质量和服务品质的高要求、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深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2006 年中国中铁决定实施“中国中铁技术创新体系升级版工程”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在国际建筑行业的地位与作用。
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实施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突破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为重点,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中铁技术创新体系升级版工程”。
创新机制,完善体系:建立具有中国中铁特色的“两级四层”技术创新体系;搭建职责明确、层次分明的技术创新研发平台、交流平台和信息化平台;完善有利于公司技术创新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形成科学可行的创新决策机制、注重成果转化效果的科研项目全过程开发应用模式和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模式;健全有利于提升公司技术创新效率的保障体系,形成科技经费预算管理和稳定增长、科技创新指标考核、科技创新激励、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机制。
提升能力,成果显著:整合科研、设计、施工和制造“四位一体”的资源优势,结合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世界年运量最大的铁路线——大秦铁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亚洲第一长隧——大伙房输水隧洞、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中国中铁一号”盾构机等世界级工程的建设和装备研制,中国中铁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大跨度桥梁、长大隧道、盾构设计制造等方面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具备引领世界高速铁路、高原铁路和桥隧建设的实力。特别在高速铁路领域,公司主持修建中国首条无砟轨道铁路——遂渝无砟轨道试验段,并通过参与修建京沪、京广、郑西、哈大等近8000 公里的高速铁路,全面系统掌握了不同地质和环境下的高速铁路修建技术,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高速铁
路建设领军企业,“遂渝线无砟轨道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0 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升级版工程”实施以来,公司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0 项,授权专利1987 项,其中发明专利482 项,国家级工法106 项,2009、2012 年连续两届任期获“企业科技创新特别奖“,被批准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公司成为中国建筑业获得国家级科技大奖最多、拥有专业技术人才最多的企业之一。
市场引导,支撑发展:“升级版工程”建设以来的8 年来,成为支撑和引领主营业务快速健康发展的八年。目前公司在中国铁路基建市场份额约为45%,高速公路建设市场份额约为10%,城市轨道工程市场份额约为50%,大型桥梁钢结构和高速道岔的市场份额均在65%以上。实现盾构的“中国设计与中国制造”,成为国内盾构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