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焊轨基地系统技术及应用研究
奖励类型:2016年中国铁道学会奖特等奖
主要完成人:卢春房,康高亮,高文会,曾宪海,范钦爱,姚冬,胡华锋,刘杰伦,徐其瑞,郭战伟,吴细水,许建明,李学峰,赵文芳,廖文,李保成,李育宏,陈伟国,周清跃,冯一波,郭军锋,李自强,王振强,王光辉,张铭达,刘伟,陈朝阳,方延安,朱峰,高彦嵩,牛小革,高成钢,戴晓纲,杨华,陈海田,朱林荣,周舸,龙作虹,王玉辉,张保军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沈阳铁路局,北京铁路局,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郑州铁路局郑州工务机械段,武汉铁路局武汉工务大修段,济南铁路局,上海铁路局上海工务大修段,南昌铁路局鹰潭工务机械段,成都铁路局成都工务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兰州铁路局兰州工务机械段,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州工务大修段,武汉利德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瑞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南昌路通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弘燕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汉宁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一)主要技术内容
为了满足高速铁路建设对焊接长钢轨的需求,本项目构建了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焊轨基地系统技术,使我国高速铁路钢轨焊接质量实现了高平顺和稳定可靠。
主要创新成果有:
1. 创新了百米定尺钢轨的基地焊接技术。解决了钢轨焊接方案、基地设计、工序设计、生产线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构建了高速铁路焊轨基地的技术标准体系。
2. 首创研发了高速铁路焊轨基地系列成套设备,实现了钢轨焊接全流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信息化。首创研发了钢轨吊运专用装备、焊前除锈和处理专用装备、钢轨焊缝热处理设备、钢轨焊缝数控加工中心、钢轨焊缝精铣机、焊接质量检测设备、钢轨焊接生产线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焊轨基地装备的原始创新。自主研发了钢轨矫直设备、钢轨焊缝精磨机,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3. 建立了钢轨焊接接头质量控制的工艺技术。攻克了提高接头平顺性、控制灰斑和过烧等缺陷、优化接头性能等技术难题,形成了成套工艺技术。
4. 构建了高速铁路焊轨基地评价体系。创立了原料轨质量监测、焊接质量检验、焊接过程监督、年度综合评价的机制,建立了钢轨焊接接头全寿命管理模式,提出了标准、方法和规则,形成了评价体系的成套技术。
自2007年开始,经过阶段性的成果运用和优化升级,历时9年形成了高速铁路焊轨基地系统技术。2016年8月,项目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技术评审,专家组认为“该项成果技术先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研究成果及知识产权情况
本项目申请了8项发明专利,已授权6项,授权16项实用新型专利,登记软件著作权5项。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9篇。
(三)应用情况
项目成果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中得到了全面应用,2009年至2014年,我国焊轨基地共焊接高速铁路钢轨接头66.6万个,铺设在1.9万公里的高速铁路运营线路上,未发生接头折断,高速列车运行平稳,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和安全运行做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