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铁路现代物流理论体系与集成技术

 
字号:TT

  (一)技术内容

  1.构建了以需求分析为基础、产品设计为核心、资源配置为重点、运营管理为关键的铁路现代物流理论体系。提出了由"基本货运需求→全程物流需求→供应链服务需求"构成的铁路物流需求层次理论;铁路物流产品服务模块化组合设计理论;由宏观布局、中观设计、微观布置组成的多层面铁路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理论;铁路物流协同运营与标准化管理理论。

  2. 设计了铁路现代物流发展的综合集成技术。以标准化和信息化为支撑,设计了对铁路物流需求分析、产品设计、资源配置、运营管理进行综合集成的技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铁路物流产品优化设计,据此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进而通过标准、协调的运营管理,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服务优质、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1)围绕需求分析,提出了市场需求调查分析与货运量精细化组合预测集成技术,设计了多类型、多对象的市场需求调查技术,形成了面向全品类货物的市场调查问卷与实施方案;并通过货运量组合预测技术,预测未来物流市场结构变化趋势,为铁路"稳黑增白"、落实"全品类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2)围绕产品设计,提出了货物快运班列开行方案集成设计、铁路全程物流服务解决方案综合设计等系列技术。设计了准时制系列化货运产品的开行方案、组织管理方式、经营推广模式等内容;基于物流节点构建了"基本-增值-配套"的物流服务模块,设计了铁路货运与物流服务优化组合的产品设计技术,为铁路拓展物流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3)围绕资源配置,考虑白货货源覆盖度,提出了铁路物流中心联合选址与设计技术,以全路既有货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三级布局方案;提出了需求调查、功能分区等设计要求,形成了仓储配送等设施建设参数;设计了不同类型铁路物流中心平面布置技术,构建了基于物流需求与设备能力匹配的物流设备选型与数量配置技术,并设计了典型铁路物流中心的相应方案。

  (4)围绕运营管理,提出了铁路物流网络化运营管理技术,设计了跨局协同工作机制与实施方案;提出了物流服务标准化作业流程设计技术,设计了相关物流服务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及输入、输出接口;提出了铁路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TOPSIS评价技术,为铁路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二)软件著作权

  1 铁路货运量预测系统 2012SRBJ1264

  2 铁路集装箱运量预测软件 2014SRBJ0429

  (三)技术指标

  1 铁路物流中心布局方案可覆盖全国GDP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的地区。

  2 标准化流程方案可使服务总时间下降约50%、总成本下降45%。

  3 海铁联运方案可将集装箱在港停留时间缩短60%以上。

  (四)应用推广效益

  1 总公司层面,成果被运输局等部门采纳,体现在《关于加快推进铁路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铁总运[2015]132号)等系列文件中。

  2 路局层面,成果被上、哈等局采纳,体现在业务拓展、绩效考核等方面。

  3 路外同行业层面,成果被全国物标委、中物联等采纳,成功申请三项国家标准。成果带来了较好经济效益。上海局采纳研究成果,14年物流总包及增值服务收入1.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