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部署
陆东福强调:认清责任和使命 努力凝聚铁路改革发展新动能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国家铁路局 日期:2016-01-26
字体大小:

  在1月4日召开的国家铁路局工作会议上,局党组书记、局长陆东福分析研判铁路改革发展和行业监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强调:站在“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历史新起点,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发展寄予厚望。铁路干部职工肩负重大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要胸怀全局、服务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坚持目标同向、各担其责,团结拼搏,攻坚克难,更好地凝聚起各方力量,推动我国铁路持续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铁路建设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推进铁路政企分开体制改革,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加快铁路建设,激发了铁路行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活力。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积极推动,铁路运输、设计施工、装备制造等相关企业和行政监管部门共同努力、顽强拼搏, “十二五”铁路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稳增长、扩内需、惠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目标提前实现,铁路干线、高速铁路主骨架基本建成。高速铁路连线成网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铁路运输产品升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互联网售票服务更加普及、便民,现代化新型铁路客站枢纽改变了候乘条件,运输服务更加舒适便捷,乘坐高铁享受快乐旅行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群的选择。铁路客运量在高铁的带动下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铁路发展成果。铁路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中国高铁成为国际交流合作闪亮新名片。铁路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领域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高铁装备现代化取得重大突破,中国铁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实现铁路互联互通、服务 “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日益彰显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回顾总结铁路行业发展和国家铁路局组建三年来履职监管实践体会,陆东福特别强调了“四个必须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激发铁路发展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铁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不仅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全社会力量推动,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发挥各类铁路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依靠改革创新促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铁路发展方式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优化铁路运输结构,必须在提高铁路供给质量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上动脑筋,通过开拓市场、降本增效、提质升级,更好地引导和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实现交通运输体系的优势互补、综合供需平衡。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铁路发展的引领作用,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铁路运力配置,完善售票服务,开发运输新品,提升服务品质,促进各种交通方式更好地融合发展,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创新铁路基础设施、移动设备等监测监控、预警预报方式,提高铁路装备运用管理的安全质量水平;健全铁路技术创新的安全质量和市场导向机制,促进企业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推进投融资体制创新,需要培育良好的市场和法治环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建设运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和企业自主决策经营的市场主体作用,使政府政策配套和社会资本活力相辅相成,为铁路发展注入新资源、新机制、新动能。

  推动铁路改革创新,需要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尊重市场的决定权、企业的自主权,进一步梳理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不该政府管的要继续放,政府不能放手的要严格管,做到行政监管不随意,不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行政许可不任性,不干扰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通过加强国家和行业规划、标准建设,促进企业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通过构建铁路行业执法监管体系,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社会公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企业监督,规范行政行为。

  二是必须坚持依法治路,完善铁路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为铁路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全面贯彻依法治国要求,是促进铁路持续健康发展的本质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铁路安全和市场秩序,推动铁路改革发展,这是铁路行业应该也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健全完善铁路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为协调推进依法治路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统筹推进铁路法规制度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首先要着眼于促进铁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推进《铁路法》等重大立法项目,将国家对铁路行业的基本定位、发展政策纳入法律规范,更好地依法保障社会公众利益和企业合法权益。同时,明确政府对铁路行业监督管理职责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有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市场关系和秩序。

  加强铁路标准体系建设,需要政府和行业协调主导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并与企业标准衔接配套、互为补充,努力构建符合铁路行业规律特点的标准体系。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把重点放在基础标准规范上,守住安全质量的技术关口,体现标准的强制性、统一性;企业应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指引下,自主制定更高、更严、更细的企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促进提质增效,形成技术优势,培育知名品牌,增强社会公信度和市场竞争力。

  服务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需要我们在铁路技术标准国际化上做好文章。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制定,不断扩大话语权。铁路“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需要政府搭台、企业联合唱好戏,既要重视发挥我国铁路成套技术标准优势,通过各种合作建设经营方式,把产品领出去;又要取长补短,融合消化国际先进标准,通过装备产品贸易把中国技术标准带出去。

  推进法规和标准制修订工作,需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运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凝聚各方力量和共识。重视组织协调国际国内、行业内外专家和专业机构,对铁路重大立法项目、重要标准的制修订深入开展调研、科学研究论证,认真听取和吸收各方面意见,使我们制定的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更加尊重规律、切合实际,更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和保障铁路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确保铁路安全质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安全发展为前提,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铁路行业责无旁贷的首要目标。在西部铁路建设持续加快推进,高铁密集快速投产,客运高峰不断攀升、运量记录不断刷新的形势下,保障运输安全压力不断增大,复杂的路外安全环境和突发自然灾害对铁路安全的威胁不容忽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面对严峻复杂的安全形势,我们必须牢记“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教诲,把确保旅客安全特别是高铁安全作为必须坚守的底线,不断深化对铁路安全生产规律特点的认识和把握,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政府监管部门要依法履职尽责,着力健全监管制度、完善监管机制、强化监管执法,全力维护铁路安全稳定大局。

  铁路工程质量和设备质量是确保铁路安全的重要源头。无论是铁路勘察设计、施工企业,还是部件供应商、装备制造企业,都要树立以质量保安全的意识,通过全面提高铁路生产装备水平、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为铁路运输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可靠的产品和周到负责的售后服务;政府监管部门要严格铁路专用设备市场准入,督促企业重视建后、售后服务,落实法定保质期的责任和措施,自觉执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建立企业诚信体系。

  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是确保铁路安全的关键环节。运输企业以实施安全风险管理为载体,强化重大风险源分析研判和管理,加强标准化和现场作业控制,着力消除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夯实安全基础;政府部门要着力围绕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抓好春运等运输高峰期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安全监督检查,突出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督办,维护铁路安全法治。

  铁路外部环境是确保铁路安全的重要保障。推动建立行业监管部门与公安、检察、财政、发展改革、交通、建设、法制、质检等政府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部门、包括铁路相关企业,共同围绕安全目标任务,既体现职责分工明晰,又相互协调配合、综合治理的大安全格局。行政部门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深化“打非治违”,加强联合执法,为铁路安全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各方参与创新监管体系是确保铁路安全的有效途径。发挥和落实企业主体作用,加强和规范政府监管执法,重视和畅通社会大众、新闻媒体监督渠道,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和监督铁路安全,着力构建“企业主体、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安全监管体系,有利于形成促进铁路安全稳定的长效工作机制,我们要大胆探索,不断凝聚正能量。

  四是必须坚持服务大局,发挥铁路行业优势,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交通基础设施先行保障。交通运输要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铁路必须发挥好骨干作用。铁路强国,我们要发挥行业优势,更好地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当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需要进一步扩大中西部铁路等基础设施覆盖面,补齐铁路发展短板,更大范围惠及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让全体人民共享铁路发展成果。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要加强铁路规划研究,充分发挥铁路大容量、低消耗、绿色、环保的技术经济比较优势,促进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需要进一步加快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城际、市域(郊)铁路发展步伐,统筹城际铁路网与干线铁路和城市交通的紧密衔接。加快与周边地区铁路互联互通,需要协调推进国际骨干铁路通道和铁路口岸建设,加快构建内联外通、安全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发挥铁路行业优势和基础牵引作用,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是整个铁路行业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增加服务意识,提高破解难题、协调推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始终坚持在大局下行动,努力担当作为。要积极做好铁路“十三五”和中长期规划修编及实施推进工作,加强政策研究,推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深入开展政府间铁路国际交流合作,发挥好组织推进作用。政府部门服务社会和企业,既要主动帮助铁路企业排忧解难,创造有序和谐的环境条件,也要倾听社会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接受舆论的监督,不断拓展服务的新领域、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