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首页
>
专题专栏
>
行业
>
科技创新
>
国家重点科技项目
返回站点首页>>
武广高铁武汉站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0-18 17:04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武广高铁武汉站是一个集各种交通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总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2004年6月开始设计研究,2006年9月开工建设,2009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
结合武汉站工程,项目提出了“桥建合一”及“功能可视化高效立体疏解客流”的创新理念,解决了如何节省用地、缩短流线和提高运营效率等关键性问题,解答了目前车站是沿袭传统的“等候式”还是照搬国外的“通过式”的争论性难题,实现了理论的突破和创新。并针对实现这些创新在设计和建造上“没有先例参考和规范可循、高速列车穿越对结构安全及舒适性产生复杂影响”等一系列重难点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形成了贯穿建设全过程的成套技术体系。开创了我国新一代铁路客站的技术方向,为后续特大型高铁车站的设计建造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
1、铁路车站 “桥建合一”、“功能可视化立体疏解”设计理念及技术
(1)“桥建合一”车站模式:铁路的快速发展使车站规模日趋大型化,占地大、流线长是枢纽型客站建设遇到的突出问题。为此,该项目研发了“桥建合一”建筑模式。把过去平面排布的站台、站房、广场立体叠合在一个紧凑的空间体内,铁路以多排并联桥梁的形式架空,桥上建站房、桥下设换乘交通,从根本上达到节省用地、缩短流线的目的。(2)“功能可视化立体疏解客流”理念:衡量交通建筑功能的重要标志是效率。在我国以往大型铁路车站中,空间不透明,旅客缺少方位感和目的性,盲目拥挤会降低乘降效率。加之传统的“等候式”流程本身也不利于效率提高。针对这些痼疾,项目提出了系统创新理念—以空间透明化、功能可视化引导组织客流疏解;以“可选式候车”流程使候车不再是乘车必经环节;以高架铁路桥下空间作换乘广场使各种交通无缝对接。为实现“零时间”候车、“零距离”换乘的终极效率目标提供可能。(3)将分属不同专业领域的桥梁结构和建筑结构跨界融合,提出了“桥建合一”结构体系及其系统设计方法;(4)列车振动对结构的影响、列车风、楼板舒适度、大型站房防连续倒塌设计及评价方法;(5)轨道梁与站台梁合一的单箱五室鱼腹式箱梁及桥建合一的预应力混凝土空间异型刚构拱桥技术;(6)创新出“拱-壳”组合结构体系,拱壳互为支撑,实现了旅客视线无遮挡的功能可视化大跨空间结构。
2.基于功能可视化的桥建合一铁路站房建造技术
(1)创新提出大跨度多层次空间结构桥建合一铁路站房整体逆作建造方法;(2)研制多支点横向移动模架、伸臂式组合滑移胎架、高空自由移动可变角度平台等施工装备,实现工程高效建造;(3)研发应用饰面级特种自密实清水混凝土、泵送超轻轻集料混凝土、高强高阻尼聚合物混凝土、桥建合一结构玻璃幕墙减振等绿色建造关键技术。
项目共获国家发明专利4 项、实用新型专利 13项,软件著作权 1 项,国家级工法1 项,专著3 本,核心期刊论文62篇,获铁道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百年百项杰出工程、建设工程鲁班奖、2012年国际建筑奖。
基于该项目的《桥建合一及功能可视化立体疏解客流铁路车站设计建造技术》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完成单位有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铁路局,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有郑健,盛晖,张琨,刘云强,韩志伟,王辉,胡小勇,高纯,陶勇,金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