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解读
铲除腐败亚文化要找准“病根”
来源:检察日报   日期:2016-03-25
字体大小:

  对于腐败和不正之风,人们普遍反感、憎恨、厌恶,但事涉其身时,又大多宽容、默许甚至乐此不疲,形成一种极具反讽的“心理困境”。曾有媒体做过一项调查,在1400多名受访者中,七成认为“没熟人办不成事”,两成表示是为了“图方便”(3月2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在坚硬的现实面前,在趋利避害惯性心理驱使之下,与相对空洞遥远的正义感相比,人们往往更倾向于摸得着、看得见的利益得失。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中,无论是基于“寻找安全感”“走捷径图方便”,还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下的无奈妥协,“腐败亚文化”都有其存在的深层社会原因。

  纵容不健康的“腐败亚文化”肆意蔓延,危害不言而喻。对处于弱势位置的“求人者”来讲,虽则方便一时,但助长歪风邪气,长期来说,坑的是自己;而对掌握一定资源的“被求者”而言,基于人情面子等压力,本该遵循的程序、规则、制度势必被破坏践踏,职业风险骤增。无数过往事实证明,很多“大老虎”落马最初皆因“不拘小节”没守住底线,才致问题由小变大,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综合而言,“腐败亚文化”蚕食、中伤社会公平正义,与文明进步的大方向背道而驰。

  对症下药,欲铲除这种腐败亚文化,也要先找准“病根”。现实中很多人之所以前后矛盾、言行不一,很大一个原因是,低头妥协带来的“好处”清晰可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尽一己之力抬头抗争带来的利益却相对抽象,后果却必须自己承担。由此可见,要让人敢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能单论道理上的“是非对错”,更要讲利益上的“利弊得失”——让那些守规矩的“老实人”有利可图。要做到这一点,须多方考量、多角度用力:其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法治化进程,让权力运用和资源分配都有章可循;其二,严惩违法违规者,加大犯错成本,尽力压缩人情关系、不正之风的存在空间;其三,公共服务部门应尽一切可能简化、优化办事程序,尤其是涉及民生的事项,要最大限度地畅通正规的办事渠道和途径。

  我们可以大胆预见,真正有法可依了、权力关进笼子了、违规违法者少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没有了,对广大老百姓而言,谁又愿意花那个心思费那个钱财去拉关系、走后门呢?当然,实事求是地讲,这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付出必要的耐心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