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解读 |
检察日报:民谣成反腐线索的“意外”和“意内” | |
来源:检察日报 日期:2016-02-29 | |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 |
“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可能就隐含着重要线索。”湖北省委第一巡视组组长王树华说,巡视工作基本要求是要接地气,接地气的途径必须听民声,而民间传言、戏言、玩笑话正是民意的一种表达形式,从中可能发现许多问题线索。巡视组在恩施州巡视期间听到一句顺口溜:“我们这里穷,什么都没有,只有‘五大官员富豪’。”巡视组就此入手,查出副州长肖作文等4名贪官(2月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有道是: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民谣和官声也是一种另类的官员优劣鉴定。其正面例子,有《诗经》里周人怀念召公德政的颂诗“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生动刻画了民众对夙夜在公的召公那化不开的浓浓深情;反面典型,则有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落马之前,其曾主政的阜阳有首民谣已广为流传:“只要反腐不放松,早晚抓住王怀忠。”字里行间蕴含的民意评价,鲜明犀利。 民谣成了反腐线索,引来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或巡视部门的关注,并最终导致某些长袖善舞潜伏深耕、自以为行事隐蔽的腐败官员“意外”落马,是近年反腐中并不鲜见的一幕。然而细品有关剧情,表面上看起来跌宕起伏、曲曲折折、极具偶然性和戏剧色彩的“意外”,深层则蕴含着必然的“意内”。正如陈毅元帅诗中所云: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伸了手贪了赃还想扮清廉,再狡猾的贪官也只能欺瞒群众一时,而不可能将黑箱捂成永远。 高调型贪官有恃无恐飞扬跋扈,肆意践踏法纪和规矩,他们在官场得意之时大胆疯狂的赤裸裸表演,即是其自我公开的问题线索;而某些低调型、演技型、深度潜伏型贪官,如“前腐后继”的河南省交通厅三任厅长曾锦城、张昆桐、石发亮,尽管生活刻意俭朴从不露富炫富,甚至大玩“廉政血书”之类的忽悠术欺骗组织和群众,但其买官卖官的恶行,以及与无良开发商勾肩搭背的肮脏交易,就是他们亲自在身边埋下的炸弹,早晚会被某个小小“意外”牵动引线,招致自我爆炸自我毁灭。 还是那句古老民谣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彻底摆脱“意外”落马的贪腐宿命,只有在“意内”分分秒秒地守好法律底线、坚决不碰纪律红线,用坚固的清廉大堤守好人生事业、家庭幸福。民谣成了反腐线索、查案利器,顺口溜“溜翻”了一个个贪官,这对更多党员干部都是警醒:要珍惜自家官声形象,自己若不珍惜,岂能得到百姓口碑!常修为政之德,别存侥幸心理,否则,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被民谣民意“盖棺定论”,身败名裂不说,遗臭万载难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