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在县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
2.景点介绍:
红七军榕江历史陈列馆,位于古州镇古州中路西边,占地面积3011.8平方米,原为清·贵州古州镇总兵署,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乾隆元年(1736年)建成规模宏大的镇台衙门。咸丰六年(1856年),农民起义军攻占古州城,总兵署被焚毁。同治十一年(1872年)清政府在原址重修总兵署,为防战乱,增加总兵衙门的防御能力,主体建筑砌五山封火山墙,青瓦顶,外围即改建护院城墙,并在头门和城墙上设置炮台,成为古州城中之城。是贵州省唯一保存完好的军事衙门。
1929年百色起义后,国民党广西军阀十分惊慌,从广东前线调来主力部队,向右江红色革命政权展开了疯狂的进攻。为保存革命的力量,红七军在隆安、平马、亭泗重创敌军后,主动撤出百色,转移到东兰、凤山一带。1930年3月,中共红七军前委在风山县盘阳村召开会议,决定红七军第一,二、两纵队和军直向黔桂边开展游击,,,同时解决军需供给问题。4月中旬,张云逸、李明瑞率部分别由三防、宜北进入贵州荔波县境,在荔波板寨召开会议,决定攻占贵州军阀王家烈的后勤重镇榕江城。4月30日上午,红七军兵临城下,向守敌发起突然进攻,敌军仗着坚固的墙和猛烈的火力负隅顽抗,红七军将士在城郊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高呼“打下古州城,庆祝五一节”的口号,英勇顽强、前仆后继,于下午五时从南门水洞卡突破敌人防线,占领了古州城,消灭国民党二十五军二师副师长史远勋率领的一个团部、两个营共五百余人,缴获大炮两门、枪支六百余支、子弹十万发、无线电收发报机一台,以及大量的军需物资。榕江之战,红七军完成了在黔桂边开展游击战,开辟游击区域,扩大政治影响,解决了军需供给问题等艰巨任务,提高了士气,锻炼和壮大了革命队伍。
红七军在古州城住了四天,完成了打仗、筹款、宣传三项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的,于五月四日撤出榕江,然后回师右江,与邓小平同志会合,击溃国民党桂西北驻军,光复百色及右江沿岸各县,扩大了右江红色根据地。同年10月,红七军奉命北上,到达中央苏区,编入彭德怀同志领导的红三军团,实现了与朱毛红军会合的夙愿。这在红七军军史和贵州革命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榕江红七军历史陈列馆,记录着红七军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战斗的英雄业绩,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永远激励榕江各族人民。县人武部、县机关工委、共青团榕江县委、一中、二中等单位纷纷将其作为国防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在这里举行参观学习、入党宣誓等各种活动。现已成为全省各族人民敬仰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红七军“五一”集会旧址与军部旧址是连为一体的,位于红七军军部旧址的正东面,解放前为国立榕江中正小学校址,现为古州镇第一中心小学校操场。是红七军攻下榕江城的第二天举行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场所。会上,红七军领导人向全县人民讲解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和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宣扬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决心,树立红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奠定了群众基础。会后,还把没收到的财产分给贫苦群众,以实际行动来向人民群众证明。红七军因此更受到榕江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红七军“五一”集会,是红军最早在贵州组织的一次规模巨大的群众集会,扩大了红军在黔东南各地的革命影响。其旧址历史性地再现了红七军在古州的光辉业绩,深刻地教育和激励着榕江各族人民。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三日,省人民政府将“五一”集会旧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榕江县人民政府和文物管理所在旧址树立了保护标志碑,从此,红七军“五一”集会广场得到了积极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现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贵州省国防教育基地,是全县人民敬仰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3.开放时间:每周一闭馆,其他时间9:00-21:00正常开放。
4.门票信息:免费不需要门票。
5.详细地址:榕江县古州中路23号
6.旅游咨询热线:0855—6622281